心理防御機制的分類與解釋
關于“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機制你了解多少?什么是妄想性投射,什么又是否認與歪曲?或許你乍一看會覺得這些名詞對你而言很陌生,然而沒關系,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詳細介紹有關“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機制相關知識,一起過來了解下吧。
“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機制(“Psychotic”Mechanism)
這些機制常見于5歲以內的“健康”孩子,也常見于成人的夢中和幻想中。對于應用者來說,這些機制能夠改變現實。在旁觀者看來,他們是在“發瘋”。我們往往不能靠傳統的治療性解釋來使它們得到改變;但卻能通過改變現實來逐漸改變它們。在治療時,為他提供強有力的人際關系上的支持,或讓他直接面對所被忽視是現實,都能使應用者暫時或者逐漸地放棄它們。
1、妄想性投射(Delusional Projection):對外界現實的直率的妄想,大多是被害性的,也包括鐘情妄想。
妄想性投射包括,在別人身上體驗到自己的感情(包括某種孿生體驗),并對這種感知采取行動(如被害妄想或鐘情妄想),或者在自己內心感知到它者及其感受(如激越型抑郁癥病人聲稱“魔鬼在吞噬我的心”)。
妄想性投射與投射的區別在于,它在事實上放棄了對現實的檢驗,因而當事人對妄想的內容深信不疑。它與歪曲的區別是缺乏欲望滿足感,因為歪曲的目的是獲得自我滿足感。它與內射的區別在于它只是投射那些在內心已經得到承認的內心感受,而不是虛構出一種感受。精神病人通過妄想性投射,能夠把那些顯然不同的很多混亂的知覺組織到一起,從而避免了分裂(碎片感)的恐懼。
2、否認(Denial):無視感官信息,否認一個外界事實,而不涉及內心感受。
與壓抑不同,否認的對象是外界現實,但較少影響內心。盡管否認了外部的一個事實,但其內心感受是確實存在的(壓抑則是對內心感受的改變,壓抑影響內心的一個例子是:“真的,我沒有發怒”)。否認也包括通過幻想方式制造出某一個人的替身,特別是對于已經失去的某人,當事人仍然堅信對方的存在。也就是說,即使真的失去了某個人,否認者仍能在自己的心里創造出一個新的對象來替代。
3、歪曲(Distortion):為追求內心需求或欲望的滿足而重新塑造一個外界現實形象。
它包括:不現實或夸大的想法、幻覺等,包括滿足欲望的妄想和持久的妄想性優越感。它包括對自己行為責任的持久否認,也包括那些不現實的強迫思維或強迫行為。在歪曲時,可以有一種令人愉快的、與另一個人混合或融合的感受(例如,“耶穌活在我心里,并且答應我的所有要求”)。妄想性投射者因為感情放在別的方面,從而減輕了自己的痛苦。歪曲則通過將痛苦(不愉快)賦予某個與自己對立的對象而獲得滿足。這就像在宗教信仰中所顯示的那樣,歪曲可能有較好的欲望滿足效果。
在心理學上,所謂“妄想性投射”是指主體主觀上對外界客體的直率的妄想,這當中的妄想大多是被害性的;所謂“否認”是指主觀上無視感官信息,直接否定外界;所謂“歪曲”是指為追求內心感受而重塑外界客觀形象。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