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噩夢煎熬"有望終結
10年的"噩夢煎熬",能通過一個神奇的外科手術,換來真實的生活嗎?
成都一名大學生,嚴重的"強迫癥"病人,把他新生的希望托付給上海醫生。
昨天上午8時,瑞金醫院一間手術室里,一場手術正在靜悄悄地進行。這是瑞金醫院神經外科權威專家孫伯民教授第63次實施"神經調控"手術---在病人的大腦中放入一個"天平",以治療心病,接受手術的正是來自成都某高校的大四學生鄭松(化名)。
昨天下午,記者走進瑞金醫院神經外科病房,鄭松已經進入夢鄉,他睡得很香,或許這是鄭松幾年來的第一個好覺。
病房里很靜,只有心電監護儀發出滴滴的聲音,監控著鄭松的心臟和血壓。看上去,那是一個普通的男生,外表看不出任何異常,為了手術他已經剃了個光頭,前額包著兩塊紗布,這是早上手術的切口,鄭松顯得些許蒼白,還有些浮腫。
一邊,父親守在病床旁,靜靜地,眼神中充滿了焦慮、慈祥、無奈和深深的憐愛。
一個父親的心酸回憶
“不知道兒子是否能告別這個疾病,家里就這么一個兒子,是我們百分之百的希望。”鄭父心中充滿著矛盾,“現在我心里很痛苦,手術是兒子堅持要做的,治病是兒子最大的愿望,現在也沒有其他辦法,只能最后一搏了。”
鄭松父親點起一根香煙,艱難地回憶起這段心酸的病史。往事隨著煙霧慢慢升騰起來:“從初二起就發現孩子洗手非常勤快。到了高中的時候,孩子的壓力大了,‘怪動作’也多起來。一旦有了怪念頭,鄭松就會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去想。他經常對我說,爸爸我很難受,但是他卻很難控制自己。無論是做作業,還是看電視,鄭松都喜歡摸地。每到考試的時候,鄭松都要不斷地去苛求自己的機讀卡是否填得規整、名字是否寫對了。通常這些事情都要花去一兩個小時,干完后,他才開始做題,不過由于天資聰穎,智商高達139,鄭松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做完題,因此他也順利通過了各種考試,并上了大學。”
“大學的時候,本想壓力小了,孩子會輕松些,沒想到鄭松更緊張了。”述說中,鄭松父親不停地抽著煙,“鄭松的病越來越厲害,甚至出現暴力傾向,滋生了報復社會和他人的欲望,這才引起了鄭松心底的恐懼感。特別是在‘馬加爵案’發生后,鄭松感到自己和馬的心理驚人相似,對自己的心理傾向懼怕不已。”
在這幾年里,一家人一直陪著鄭松治病,換了十幾種藥品,治療費用高達五六萬元,卻沒有任何收獲。鄭松父親告訴記者:“得病后,全家人思想負擔很重,我們不敢和學校說,只能偷偷地看病。我們更怕別人不理解,怕別人用歧視的眼光看我們。在家里,鄭松的情緒很低落,經常發脾氣。平時在學校里鄭松也不合群,他不愿意和別人交流,因為鄭松一直覺得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的心情。我們始終企盼著‘奇跡’早日出現。”
前段時間,鄭松和父親去河北接受了“森田療法”。醫生采用疏導方式讓他放松自由想象,但結果卻是該有的不該有的念頭、幻覺都一起“爆炸”了,讓他感覺自己好像進入了火場被活活燒死。對此,智商高達139的鄭松說,連他自己都在研究“森田療法”,卻越來越鉆牛角尖,對心理和行為治療法已徹底悲觀,甚至不想活了。
一個可能改變命運的重要手術
在多處求醫未果的情況下,鄭松在父親的陪伴下來到了上海瑞金醫院神經外科。瑞金醫院孫伯民教授、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張海音等專家會診后,集體亮分38分(7分以上就屬于強迫癥,30分以上則屬于嚴重的強迫癥)。鄭松是典型的強迫癥患者,藥物和心理治療都無明顯效果,只能進行手術治療。
據主治醫生孫伯民教授介紹,手術前,鄭松情緒非常激動。焦慮不安的他不斷地找醫生談話,了解手術的過程、手術的效果、手術的原理。
對手術充滿信心的孫伯民教授介紹,這個被稱為“神經調控”的手術,就像在病人的大腦中放入一個“天平”。醫生先通過核磁共振確定大腦內控制癥狀的神經環路,在大腦左右半球各開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洞,確定大腦上能控制該病癥的環路,將電極植入大腦核團中,干預情緒情感神經環路,就能控制鄭松的癥狀。
整個手術在局部麻醉情況下進行,鄭松神智很清醒,手術中,他還能分清自己的左右腿。主刀醫生孫伯民表示,這類手術的完全治愈率達50%至60%,明顯改善率為80%以上,鄭松很有希望。手術后,鄭松可能會發生短暫近距離記憶障礙、腦子一時糊涂、答非所問、遺尿等輕度癥狀,但幾個星期后這些病癥都能消除。至于“興趣缺乏及人格改變”等極少數并發情況是否與手術有關,現在國際上都沒有定論。不過專家認為,手術后情況會比現在好。
昨天深夜,當記者離開病房的時候,鄭松又進入了夢鄉,鄭松的父親還在病房里陪伴。今天上午,鄭松將接受檢查,檢驗手術的效果。
成都一名大學生,嚴重的"強迫癥"病人,把他新生的希望托付給上海醫生。
昨天上午8時,瑞金醫院一間手術室里,一場手術正在靜悄悄地進行。這是瑞金醫院神經外科權威專家孫伯民教授第63次實施"神經調控"手術---在病人的大腦中放入一個"天平",以治療心病,接受手術的正是來自成都某高校的大四學生鄭松(化名)。
昨天下午,記者走進瑞金醫院神經外科病房,鄭松已經進入夢鄉,他睡得很香,或許這是鄭松幾年來的第一個好覺。
病房里很靜,只有心電監護儀發出滴滴的聲音,監控著鄭松的心臟和血壓。看上去,那是一個普通的男生,外表看不出任何異常,為了手術他已經剃了個光頭,前額包著兩塊紗布,這是早上手術的切口,鄭松顯得些許蒼白,還有些浮腫。
一邊,父親守在病床旁,靜靜地,眼神中充滿了焦慮、慈祥、無奈和深深的憐愛。
一個父親的心酸回憶
“不知道兒子是否能告別這個疾病,家里就這么一個兒子,是我們百分之百的希望。”鄭父心中充滿著矛盾,“現在我心里很痛苦,手術是兒子堅持要做的,治病是兒子最大的愿望,現在也沒有其他辦法,只能最后一搏了。”
鄭松父親點起一根香煙,艱難地回憶起這段心酸的病史。往事隨著煙霧慢慢升騰起來:“從初二起就發現孩子洗手非常勤快。到了高中的時候,孩子的壓力大了,‘怪動作’也多起來。一旦有了怪念頭,鄭松就會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去想。他經常對我說,爸爸我很難受,但是他卻很難控制自己。無論是做作業,還是看電視,鄭松都喜歡摸地。每到考試的時候,鄭松都要不斷地去苛求自己的機讀卡是否填得規整、名字是否寫對了。通常這些事情都要花去一兩個小時,干完后,他才開始做題,不過由于天資聰穎,智商高達139,鄭松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做完題,因此他也順利通過了各種考試,并上了大學。”
“大學的時候,本想壓力小了,孩子會輕松些,沒想到鄭松更緊張了。”述說中,鄭松父親不停地抽著煙,“鄭松的病越來越厲害,甚至出現暴力傾向,滋生了報復社會和他人的欲望,這才引起了鄭松心底的恐懼感。特別是在‘馬加爵案’發生后,鄭松感到自己和馬的心理驚人相似,對自己的心理傾向懼怕不已。”
在這幾年里,一家人一直陪著鄭松治病,換了十幾種藥品,治療費用高達五六萬元,卻沒有任何收獲。鄭松父親告訴記者:“得病后,全家人思想負擔很重,我們不敢和學校說,只能偷偷地看病。我們更怕別人不理解,怕別人用歧視的眼光看我們。在家里,鄭松的情緒很低落,經常發脾氣。平時在學校里鄭松也不合群,他不愿意和別人交流,因為鄭松一直覺得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的心情。我們始終企盼著‘奇跡’早日出現。”
前段時間,鄭松和父親去河北接受了“森田療法”。醫生采用疏導方式讓他放松自由想象,但結果卻是該有的不該有的念頭、幻覺都一起“爆炸”了,讓他感覺自己好像進入了火場被活活燒死。對此,智商高達139的鄭松說,連他自己都在研究“森田療法”,卻越來越鉆牛角尖,對心理和行為治療法已徹底悲觀,甚至不想活了。
一個可能改變命運的重要手術
在多處求醫未果的情況下,鄭松在父親的陪伴下來到了上海瑞金醫院神經外科。瑞金醫院孫伯民教授、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張海音等專家會診后,集體亮分38分(7分以上就屬于強迫癥,30分以上則屬于嚴重的強迫癥)。鄭松是典型的強迫癥患者,藥物和心理治療都無明顯效果,只能進行手術治療。
據主治醫生孫伯民教授介紹,手術前,鄭松情緒非常激動。焦慮不安的他不斷地找醫生談話,了解手術的過程、手術的效果、手術的原理。
對手術充滿信心的孫伯民教授介紹,這個被稱為“神經調控”的手術,就像在病人的大腦中放入一個“天平”。醫生先通過核磁共振確定大腦內控制癥狀的神經環路,在大腦左右半球各開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洞,確定大腦上能控制該病癥的環路,將電極植入大腦核團中,干預情緒情感神經環路,就能控制鄭松的癥狀。
整個手術在局部麻醉情況下進行,鄭松神智很清醒,手術中,他還能分清自己的左右腿。主刀醫生孫伯民表示,這類手術的完全治愈率達50%至60%,明顯改善率為80%以上,鄭松很有希望。手術后,鄭松可能會發生短暫近距離記憶障礙、腦子一時糊涂、答非所問、遺尿等輕度癥狀,但幾個星期后這些病癥都能消除。至于“興趣缺乏及人格改變”等極少數并發情況是否與手術有關,現在國際上都沒有定論。不過專家認為,手術后情況會比現在好。
昨天深夜,當記者離開病房的時候,鄭松又進入了夢鄉,鄭松的父親還在病房里陪伴。今天上午,鄭松將接受檢查,檢驗手術的效果。
相關文章
-
預防強迫癥的措施有哪些?大家要做好預防強迫癥的措施,平時在生活中應該要學會順其自然,不要過分在乎自己的形象,不要過于追求太過完美,學會享受生活的
-
你了解強迫癥嗎?強迫癥有哪些表現生活中有很多人患有強迫癥,強迫癥的人無法擺脫自己的心理,強迫癥的患者會強迫自己做某些動作,也會強迫自己檢查工作和生活,強
-
你這個人是不是有強迫癥啊?強迫癥這種疾病最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疾病呢,它不僅影響了我們健康的生活,還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
-
治愈強迫癥的方法就像強迫癥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而且出現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有潔癖的呢?很多人都是經常的去洗手,或者是別人的東西不可以碰,
-
中醫治療強迫癥是否有效強迫癥患者可以采用中醫治療,中醫治療慢性疾病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可以減輕疾病給患者身體造成的傷害,強迫癥的患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