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強迫癥的行為干預和心理護理
強迫癥是精神科一種常見的神經癥。精神分析理論認為,強迫癥是心理沖突與心理防御機制相互作用的結果,臨床表現常以強迫觀念所支配的強迫行為為主要特征[1]。我院少兒科1999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了17例青少年強迫癥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進行了強迫行為干預及心理護理,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強迫癥診斷標準的17例患者中,男14例,女3例,年齡13a~17a,病程1mo~4a,住院時間14d~72d。
1.2 方法 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個性、習慣等特點,在加強基礎護理和精神癥狀護理的同時,著重對患者進行了強迫行為干預和心理護理。
2 結果
例1 女,17a,因其父親患傳染性肝炎,感覺家中到處布滿細菌,常反復洗手,甚者一次洗手竟達12h;外出要反復出、進門多次,直至好景象出現才終止。生活懶散,不洗澡,不換洗衣服。總病程3a。曾到省內各醫院就診,均未奏效。于2001年1月22日來我院治療。根據患者的強迫癥狀,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我們首先進行了行為干預。(1)限制其洗手時間和次數,由每次洗20min,1d洗3次,減至每次洗15min,1d洗1次,直至癥狀消失。(2)強制性限制進出門次數,每次只允許進或出1次。經常征求家長意見,及時制定護理計劃,取得家長的協助和配合,共同糾正患兒的強迫行為。通過家長的積極配合,買食品請病友到她床邊一起吃、玩,從最初的拒絕與他人接觸,轉變為愿與他人拉著手玩。患兒住院76d,強迫洗手,不洗澡,不換洗衣服,反復進出家門等癥狀均徹底消失,痊愈出院。
例2 男,13a,2003年3月無故不愿上學,經常逃學,先后轉幾所學校都不能安心上學。情緒不穩,逐漸懶散,同時存在有矛盾心理,對自己做事半途而廢很自責,和同學關系差,易激惹。曾到省內外多家醫院求治,效果均欠佳。3d前,患者因藥物作用未能按時起床上學,便用手不停地打自己的臉,稱要懲罰自己,從早晨一直打到中午,以至打傷面部。曾自稱要控制宇宙,當聯合國主席等。入院診斷:強迫癥。根據患者的強迫癥狀,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宣教疾病常識,積極鼓勵、誘導。通過一系列的護理措施,患者住院115d痊愈出院。
通過有效的行為干預和心理護理,本組17例青少年強迫癥患者取得了顯著性效果,其中,痊愈3例,顯著進步10例,進步4例。
3 體會
3.1 做好心理護理 從了解患者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入手,分析和論證其異常觀念、行為的不合理性及不良后果,澄清誤解和錯誤觀念,使患者懂得什么是正確的、合理的,什么是錯誤的、不合理的。制定出解決心理問題的目標和途徑,使患者在復雜的思想癥結上得到解脫,以正常的、合理的觀念與行為代替異常的觀念與行為[2]。
3.2 做好行為干預 對強迫癥患者的強迫癥狀,要認真做好行為干預,不能姑息遷就,必要時可進行強制性的行為約束,因勢利導,循序漸進。
3.3 做好科普知識宣教 組織患者學習相關疾病知識,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樹立自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促使患者自覺克服病態心理,消除顧慮,保持樂觀情緒,加強各項鍛煉,以利早日康復。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強迫癥診斷標準的17例患者中,男14例,女3例,年齡13a~17a,病程1mo~4a,住院時間14d~72d。
1.2 方法 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個性、習慣等特點,在加強基礎護理和精神癥狀護理的同時,著重對患者進行了強迫行為干預和心理護理。
2 結果
例1 女,17a,因其父親患傳染性肝炎,感覺家中到處布滿細菌,常反復洗手,甚者一次洗手竟達12h;外出要反復出、進門多次,直至好景象出現才終止。生活懶散,不洗澡,不換洗衣服。總病程3a。曾到省內各醫院就診,均未奏效。于2001年1月22日來我院治療。根據患者的強迫癥狀,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我們首先進行了行為干預。(1)限制其洗手時間和次數,由每次洗20min,1d洗3次,減至每次洗15min,1d洗1次,直至癥狀消失。(2)強制性限制進出門次數,每次只允許進或出1次。經常征求家長意見,及時制定護理計劃,取得家長的協助和配合,共同糾正患兒的強迫行為。通過家長的積極配合,買食品請病友到她床邊一起吃、玩,從最初的拒絕與他人接觸,轉變為愿與他人拉著手玩。患兒住院76d,強迫洗手,不洗澡,不換洗衣服,反復進出家門等癥狀均徹底消失,痊愈出院。
例2 男,13a,2003年3月無故不愿上學,經常逃學,先后轉幾所學校都不能安心上學。情緒不穩,逐漸懶散,同時存在有矛盾心理,對自己做事半途而廢很自責,和同學關系差,易激惹。曾到省內外多家醫院求治,效果均欠佳。3d前,患者因藥物作用未能按時起床上學,便用手不停地打自己的臉,稱要懲罰自己,從早晨一直打到中午,以至打傷面部。曾自稱要控制宇宙,當聯合國主席等。入院診斷:強迫癥。根據患者的強迫癥狀,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宣教疾病常識,積極鼓勵、誘導。通過一系列的護理措施,患者住院115d痊愈出院。
通過有效的行為干預和心理護理,本組17例青少年強迫癥患者取得了顯著性效果,其中,痊愈3例,顯著進步10例,進步4例。
3 體會
3.1 做好心理護理 從了解患者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入手,分析和論證其異常觀念、行為的不合理性及不良后果,澄清誤解和錯誤觀念,使患者懂得什么是正確的、合理的,什么是錯誤的、不合理的。制定出解決心理問題的目標和途徑,使患者在復雜的思想癥結上得到解脫,以正常的、合理的觀念與行為代替異常的觀念與行為[2]。
3.2 做好行為干預 對強迫癥患者的強迫癥狀,要認真做好行為干預,不能姑息遷就,必要時可進行強制性的行為約束,因勢利導,循序漸進。
3.3 做好科普知識宣教 組織患者學習相關疾病知識,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樹立自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促使患者自覺克服病態心理,消除顧慮,保持樂觀情緒,加強各項鍛煉,以利早日康復。
相關文章
-
預防強迫癥的措施有哪些?大家要做好預防強迫癥的措施,平時在生活中應該要學會順其自然,不要過分在乎自己的形象,不要過于追求太過完美,學會享受生活的
-
你了解強迫癥嗎?強迫癥有哪些表現生活中有很多人患有強迫癥,強迫癥的人無法擺脫自己的心理,強迫癥的患者會強迫自己做某些動作,也會強迫自己檢查工作和生活,強
-
你這個人是不是有強迫癥啊?強迫癥這種疾病最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疾病呢,它不僅影響了我們健康的生活,還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
-
治愈強迫癥的方法就像強迫癥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而且出現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有潔癖的呢?很多人都是經常的去洗手,或者是別人的東西不可以碰,
-
中醫治療強迫癥是否有效強迫癥患者可以采用中醫治療,中醫治療慢性疾病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可以減輕疾病給患者身體造成的傷害,強迫癥的患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