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癖可能不屬于強迫癥
數年來,心理學家一直認為囤積癖是強迫癥的一個信號。但是,新的研究正在挑戰這一觀念,該研究認為患有囤積癖的人只是做決定時和常人想的不一樣而已。
新的研究已經在《美國醫學組織》期刊上發表了,該研究表明通過對囤積癖腦電波的掃描顯示他們的大腦和強迫癥的不一樣,這表明囤積癖和強迫癥之間存在生理上的區別。
囤積癖目前被定義為一種強迫性的、而無法從心理上擺脫的收集物品的行為。患有囤積癖的人通常對哪些物品該舍棄、什么時候該丟掉這樣的問題不作考慮。
囤積癖不是“垃圾”收藏家。囤積癖不邋遢,也不懶惰。國際強迫癥基金會的主席、教授杰夫•西曼斯基對美國廣播公司說道:“他們大腦的一部分和我們運作的不一樣。”
雖然他做了這樣的評論,但是教授本人并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哈特福特機構大衛•F•童林博士和他的同事用磁共振研究了患有囤積癖的成年人的腦電波,觀察當這些人對是否保留物品做出決定時觀測他們的神經活動情況。
童林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組研究了總共107個成年人:其中43個人患有囤積癖,31個患有強迫癥,33個是正常人。該小組然后讓這些參與者決定保留或丟棄很普通的物品,比如垃圾郵件和報紙。
在有些測試里,垃圾郵件是測試者本人的,而在別的測試里,垃圾郵件是別人發送過來的。
當研究人員給患有囤積癖的人觀看他們自己的垃圾郵件時,他們大腦中的某部分變得活躍,顯示出不正常的行為在大腦中負責行為決策的部分。當他們看到的是別人的郵件時,大腦中同樣的區域卻沒有任何活動。童林教授認為,大腦活動只存在于囤積癖的測試者人上。
根據童林教授的說法,他和他的小組之所以決定開展這個新研究是因為他們對目前流行的觀點——囤積癖是強迫癥的一種延伸,應該按照強迫癥來治療——不認同。
“我們對囤積癖的行為了解地越深入,越發現他們和強迫癥患者的行為不一樣。”他說,
“你對一種特定的心理疾病的基本信息越清楚,那么治療該疾病就越有針對性。”
教授繼續說道:他們的研究顯示囤積癖并不知道他的問題。所以當他們面臨對他們來說不重要的決策時,大腦通常會懶得活動。
“大腦的這些區域正是使你備受困擾的原因之一。”他說。
如果這部分被激活的話,正如囤積癖的大腦一樣,那么做決定就不那么容易了。
-
預防強迫癥的措施有哪些?大家要做好預防強迫癥的措施,平時在生活中應該要學會順其自然,不要過分在乎自己的形象,不要過于追求太過完美,學會享受生活的
-
你了解強迫癥嗎?強迫癥有哪些表現生活中有很多人患有強迫癥,強迫癥的人無法擺脫自己的心理,強迫癥的患者會強迫自己做某些動作,也會強迫自己檢查工作和生活,強
-
你這個人是不是有強迫癥啊?強迫癥這種疾病最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疾病呢,它不僅影響了我們健康的生活,還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
-
治愈強迫癥的方法就像強迫癥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而且出現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有潔癖的呢?很多人都是經常的去洗手,或者是別人的東西不可以碰,
-
中醫治療強迫癥是否有效強迫癥患者可以采用中醫治療,中醫治療慢性疾病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可以減輕疾病給患者身體造成的傷害,強迫癥的患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