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取悅身邊的人或是強迫癥在作怪
很多人會刻意去取悅身邊的人,他們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但是他們其實并不開心,這其實是強迫癥在作怪。強迫癥是一種非常嚴重的心理疾病,那么下面聽聽專家如何解決強迫癥的心理問題吧。
為什么我想取悅人?
我們生理上的基因的編排和社交模式最深層的指令,都催促我們要積極地尋求他人的贊美和肯定,尤其對于有控制力的獎勵(例如關愛、社會地位、學校成績、薪水等)的重要人物,他們的贊美肯定更加重要。
取悅者會沉迷,是因為取悅行為讓他們贏得所渴望的肯定。如果某件事讓你感覺很好,那你就可能會持續去做這件事,以便繼續維持這種美好的感覺。
一般而言,我們生命早期最重要的角色是父母。因此,大部份的孩子會試圖取悅父母,以獲得肯定、安全感。這種看似和諧的親子關系,有時卻因為父母的偏 執而變調,讓小孩成為依賴“肯定”而行動的傀儡。特別是當父母以愛作為條件式的獎勵時,他們就等于將小孩推上尋求肯定之路,最后變成一個取悅者。
當小孩的外貌和舉止能讓父母滿意時,父母就會幫小孩貼上乖寶寶的標簽,也會讓他們感受到愛的價值。但是當小孩無法取悅他們時,愛就被收回了。這樣條件式的父母之愛,對小孩會有深遠的負面影響。
這種取悅癥,從兒童時期開始萌芽,隨著年齡增長,慢慢地演變成取悅癥的三大成因(包括:取悅心態、取悅習慣、取悅感覺),最后不知不覺成為一個取悅他人,自己卻不快樂的取悅者。
取悅者的錯誤認知
取悅者對人際關系有不正確的假設。例如,別人的需求、期望,比我自己的需求重要,無論如何,我都不應該讓別人感到失望或受挫;我應該永遠抱持和善, 不去傷害別人的感覺;我應該永遠快樂歡愉,絕不向他人表現出負面的情緒;我絕不將自身的問題或需要加諸在別人身上;別人應該永遠喜歡我、肯定我,因為我替 他們做了許多事情。
大部份的取悅者相信,如果沒有把別人視為優先,就會被人認為是個很自私的人,而自私的人將不值得被別人關愛,最后都會被遺棄,過著悲慘的命運。取悅者認為,必須要不斷付出、做很多事來取悅別人,這樣才能贏得愛和關懷。
取悅者在人際關系中,總是將別人的需求和自己的需要放在不對等的地位,使得自己的生活常常因為必須配合別人而失調。事實上,行事以自我為本位,跟所謂的自私,是不同的。
“施”并不一定永遠比“受”有福,人際關系最好的平衡狀態,是施受兼備。而要改變這些假設,必須先改變自我觀念中對于“和善”的認識。
好文推薦:
-
預防強迫癥的措施有哪些?大家要做好預防強迫癥的措施,平時在生活中應該要學會順其自然,不要過分在乎自己的形象,不要過于追求太過完美,學會享受生活的
-
你了解強迫癥嗎?強迫癥有哪些表現生活中有很多人患有強迫癥,強迫癥的人無法擺脫自己的心理,強迫癥的患者會強迫自己做某些動作,也會強迫自己檢查工作和生活,強
-
你這個人是不是有強迫癥啊?強迫癥這種疾病最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疾病呢,它不僅影響了我們健康的生活,還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
-
治愈強迫癥的方法就像強迫癥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而且出現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有潔癖的呢?很多人都是經常的去洗手,或者是別人的東西不可以碰,
-
中醫治療強迫癥是否有效強迫癥患者可以采用中醫治療,中醫治療慢性疾病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可以減輕疾病給患者身體造成的傷害,強迫癥的患者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