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精神病藥效的“五大指針”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精神病患者缺乏相應的客觀指針,治療效果無法評估,完全是憑借醫生的一面之詞。的確,精神病的種類較多,有的病因明確,大多數精神病的病因目前尚未清楚,治療效果和預后各不相同,由于絕大多數精神病的療效缺乏相應的客觀指標,因此,需要我們從多方面綜合考慮和觀察。判斷精神病療效的指針主要有:
1.治療前后對比 我們可以從病人在治療前后的行為以及感知覺的變化進行觀察,倘若他們的儀表、起居、生活、言語、表情較病前明顯改善,異常的意志、行為以及感知覺消失,對事物的理解、判斷能力恢復正常,則病情基本恢復。
2.情感反應適當 精神病患者常常會出現情感反應不適當,與周圍環境和內心體驗不相協調,諸如情感淡漠、喜怒無常、喪失責任心等,在判斷治療效果時,要注意觀察病人對誠懇的言語和幫助有無相應的情感反應,對自己的親人是否有親切感和責任感。
3.能力影響情況 精神病患者往往存在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受損,甚至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和他人的生活、安全。在判斷病情恢復情況和治療效果時,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包括個人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恢復)。
4.心理測驗評估 在治療過程中,可以采用各種各樣的心理測驗手段對治療效果進行動態監測,得出比較客觀的評估。
5.自知力是否完整在日常生活中 常常會發現很多精神病患者在發病期間縱然言語行為明顯異常,甚至出現一些怪異行為,但是病人自己卻往往不承認自己有病,從而拒絕醫治。其原因是,病人對自身的心理狀態和性格在病前病后的改變,缺乏正確的認識能力,即缺乏自知力。自知力恢復是否完整,是判斷疾病病情和康復程度的重要標志。判斷自知力是否完整有三條標準:承認自己有精神病;對發病經過能正確地敘述,對自己的精神癥狀能分析認識;配合醫生服從治療。當一個原患有精神病的人突然拒絕服藥,并否認現在或過去有病時,應高度警惕,這可能是舊病復發。
當然,對自知力的判別,不是簡單地認為自己有病或者無病,主要看他對自己過去的異常言行能否有辨別能力。某些缺乏自知力的病人,口頭上承認有精神病,甚至承認某些精神癥狀,如幻覺、妄想是不正常的,是精神病的表現,以圖欺騙家屬或醫務人員,達到出院或不服藥的目的。
-
抑郁癥失眠怎么辦?食療可以解決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失眠抑郁的情況,失眠抑郁要采取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養心安神粥能有效改善失眠狀況,棗仁粥具有改善失眠的作用,
-
產后抑郁癥失眠怎么辦?不少女性生完寶寶后會出現失眠的情況,也有不少女性有產后抑郁的情況,抑郁容易導致失眠,所以要及時改善抑郁的情緒,家長應該要
-
焦慮癥如何食療?治療焦慮癥的食物焦慮癥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來改善焦慮癥狀,主要是情緒過于焦慮,造成的精神壓力過大,容易導致焦慮癥的產生,患者會產生煩悶的情
-
孕期焦慮癥有哪些表現?不少女性在懷孕期間會產生焦慮的心理焦慮癥,會影響到睡眠,如果出現焦慮的情況,需要及時緩解焦慮的心理,孕期情緒波動比較大,
-
經常精神緊張如何改善?精神緊張可以通過放松療法來改善精神緊張的狀況,盡量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緩解精神壓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遇到難題需要穩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