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重度精神病患病率25年增長3倍
9歲兒童患精神分裂癥,生活不能自理;近九成抑郁癥狀患者沒及時看醫生,發展成重度抑郁癥……昨天是第16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廣州市衛生局提供數字顯示:目前廣東重度精神病患病率達12.34‰,相比25年前全國統計的總數字上升約3倍,而且精神病平均發病年齡提前了近5歲。
為此,心理專家建議,普及心理教育應當從孩子抓起,派出專業醫生深入幼兒園、中小學校講解精神衛生知識,提高對精神疾病的防范能力。
8位專家受聘12355解心結
時報訊 (記者 黃艷 通訊員 熊磊 張健)昨天,“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社區文化節”在新光城市廣場開幕。據透露,8位專家已經受聘12355廣州市青少年服務臺,成為心理咨詢熱線特邀專家,負責對熱線個案進行跟蹤督導。
據介紹,12355心理咨詢熱線18時~20時的專家在線服務將長期進行下去。團市委將定期在廣州青年視窗(www.54cn.net)中公布每周在線服務專家名單及特長,方便青少年及其家長咨詢。同時,近百名志愿心理咨詢師將奔赴12個區(縣級市),深入社區、學校、企業開展心理健康文化節等活動。
個案一 9歲兒童患精神分裂癥
上小學三年級的阿明因適應生活和接觸社會能力不強而到心理科就診。醫生了解到,他半年前開始表現懶散,不愛刷牙,發展到不愿意上學,遲到曠課,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降,到最后完全不愿意出門。心理醫生將阿明的癥狀判斷為精神分裂癥。
父母覺得不能接受,在他們的印象中,精神分裂癥是受到重大打擊才會出現,兒子才9歲,沒有受到過任何打擊和刺激,為何患上精神分裂癥?
潘集陽說,人們想象的心理問題是指嚴重的婚變、情變、親人突然去世等情況下才會出現的,但很多心理疾病是一種情緒,憂慮、焦慮得不到派遣而出現的疾病情緒。雖然心理疾病病因目前不明,但兩個因素共同作用下,心理疾病就可能發生。一是體內生物學因素,神經遞質的缺失,這是主要因素;另外是外來的社會心理因素影響。
個案二 17歲少年1月花銷10萬
17歲的小彭,在別人眼中吊兒郎當、趾高氣昂。他是典型的品行障礙,偷竊、不服管教、聚眾打架、參與賭博已有6年歷史,有次1個月花費10多萬元,被父母送到白云心理兒童青少年行為矯治基地治療。
六年前,上五年級的小彭學習成績越來越差,不參加考試,逃學在外晃蕩,初三自行退學,一直無事在家。小彭家庭經濟富裕,自小在家嬌生慣養,經常偷家中錢或將貴重物品賣掉,請所謂哥們兄弟進出K廳酒吧,甚至毆打他人;有時候去賭場賭博,或花錢租車瘋玩,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有次,他借高利貸十幾萬元,一個月內全部花光。
小彭德父母是生意人,感情不和,平時極少管教他,眼里覺得兒子是壞孩子。小彭說:“既然他們說我壞,那我就壞給他們看好了,既然他們那么有錢,那我就肆意花好了。”
醫生說,他看到的是一個孩子內心的掙扎與對父母的報復。
現狀調查 重度精神病患病率25年增長3倍
廣州市衛生局提供數字顯示: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病率局部地區達14%~17%,患病總人數超過1600萬人,其中廣州在冊精神病病人達43803人。
“人群中12%~18%的患抑郁癥。”廣州市腦科醫院院長趙振環說,1982年,全國精神病抽樣調查幾個省級行政區,以分裂癥為代表,1982年,城市患病率為4.2‰,農村是3.98‰;1993年,城市患病率達6.03‰,農村5.78‰;2005年,以上海和深圳為主,廣東的重度精神病患病率上升到12.34‰,漲了有3倍之多。
“不僅患病人群增多,發病明顯有所提前。”趙振環說,10年前,精神病平均發病年齡為18~30歲,目前已經提前到了16-25歲,提早了5歲。
九成人忽視早期精神病
抑郁癥狀需要自己調節,沒得到調節、開導、心情釋放的人,很快產生心理疾病,也就是抑郁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陽介紹,保守估計,80%至90%的人出現抑郁癥狀或患抑郁癥后,沒有看心理醫生,也沒找朋友傾訴。以抑郁癥為例,到醫院看病時,近90%的人已經是中重度抑郁癥。
潘集陽解釋,無論是心理疾病還是其他疾病,中國人有個壞習慣,不到萬不得已不看醫生。而患心理疾病的不承認自己有心理疾病,于是拖到重度。
八成患者為雙相抑郁癥
潘集陽告訴記者,目前,門診中發現一個明顯趨勢:雙相抑郁癥患者越來越多。據介紹,雙相抑郁癥又稱躁狂抑郁癥,心情大起大落,患此病的人自殺念頭非常明顯。單用抗抑郁藥是沒有效果,反而會加重病情或增加發病平率。
“由于家屬描述不正確,以及此疾病的特殊性,在臨床近一半雙相抑郁癥沒有被確診。”潘集陽說,18歲之前出現的抑郁癥,絕大多數是雙相抑郁癥,但若18歲之前沒有徹底治愈,有八成的人大概5年后會發展為雙相抑郁癥。
專家分析 青少年心理承受力跟不上時代
“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日益凸現精神問題,主要是應急因素大多,一時無法適應而引起。”趙振環說,目前,青少年人群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深受父母呵護,缺少磨煉,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相對差。再者,現在社會處于轉型時期,不管是學習還是就業,競爭激烈,若心理承受能力趕不上時代需求,很多青少年會因此出現各種精神問題,輕度者表現出抑郁、焦慮等病癥,重度者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癥。
專家建議,精神衛生教育應當從娃娃抓起,政府部門應多組織精神疾病專業人士深入幼兒園、中小學校或社會,給老師、孩子和父母們宣講精神衛生知識,讓全社會共同關注孩子精神健康。同時,政府應當加大投入,把部分治療費用作培訓精神病醫生,讓更多專業醫生能進入社區,近距離向市民宣講精神衛生知識。
為此,心理專家建議,普及心理教育應當從孩子抓起,派出專業醫生深入幼兒園、中小學校講解精神衛生知識,提高對精神疾病的防范能力。
8位專家受聘12355解心結
時報訊 (記者 黃艷 通訊員 熊磊 張健)昨天,“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社區文化節”在新光城市廣場開幕。據透露,8位專家已經受聘12355廣州市青少年服務臺,成為心理咨詢熱線特邀專家,負責對熱線個案進行跟蹤督導。
據介紹,12355心理咨詢熱線18時~20時的專家在線服務將長期進行下去。團市委將定期在廣州青年視窗(www.54cn.net)中公布每周在線服務專家名單及特長,方便青少年及其家長咨詢。同時,近百名志愿心理咨詢師將奔赴12個區(縣級市),深入社區、學校、企業開展心理健康文化節等活動。
個案一 9歲兒童患精神分裂癥
上小學三年級的阿明因適應生活和接觸社會能力不強而到心理科就診。醫生了解到,他半年前開始表現懶散,不愛刷牙,發展到不愿意上學,遲到曠課,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降,到最后完全不愿意出門。心理醫生將阿明的癥狀判斷為精神分裂癥。
父母覺得不能接受,在他們的印象中,精神分裂癥是受到重大打擊才會出現,兒子才9歲,沒有受到過任何打擊和刺激,為何患上精神分裂癥?
潘集陽說,人們想象的心理問題是指嚴重的婚變、情變、親人突然去世等情況下才會出現的,但很多心理疾病是一種情緒,憂慮、焦慮得不到派遣而出現的疾病情緒。雖然心理疾病病因目前不明,但兩個因素共同作用下,心理疾病就可能發生。一是體內生物學因素,神經遞質的缺失,這是主要因素;另外是外來的社會心理因素影響。
個案二 17歲少年1月花銷10萬
17歲的小彭,在別人眼中吊兒郎當、趾高氣昂。他是典型的品行障礙,偷竊、不服管教、聚眾打架、參與賭博已有6年歷史,有次1個月花費10多萬元,被父母送到白云心理兒童青少年行為矯治基地治療。
六年前,上五年級的小彭學習成績越來越差,不參加考試,逃學在外晃蕩,初三自行退學,一直無事在家。小彭家庭經濟富裕,自小在家嬌生慣養,經常偷家中錢或將貴重物品賣掉,請所謂哥們兄弟進出K廳酒吧,甚至毆打他人;有時候去賭場賭博,或花錢租車瘋玩,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有次,他借高利貸十幾萬元,一個月內全部花光。
小彭德父母是生意人,感情不和,平時極少管教他,眼里覺得兒子是壞孩子。小彭說:“既然他們說我壞,那我就壞給他們看好了,既然他們那么有錢,那我就肆意花好了。”
醫生說,他看到的是一個孩子內心的掙扎與對父母的報復。
現狀調查 重度精神病患病率25年增長3倍
廣州市衛生局提供數字顯示: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病率局部地區達14%~17%,患病總人數超過1600萬人,其中廣州在冊精神病病人達43803人。
“人群中12%~18%的患抑郁癥。”廣州市腦科醫院院長趙振環說,1982年,全國精神病抽樣調查幾個省級行政區,以分裂癥為代表,1982年,城市患病率為4.2‰,農村是3.98‰;1993年,城市患病率達6.03‰,農村5.78‰;2005年,以上海和深圳為主,廣東的重度精神病患病率上升到12.34‰,漲了有3倍之多。
“不僅患病人群增多,發病明顯有所提前。”趙振環說,10年前,精神病平均發病年齡為18~30歲,目前已經提前到了16-25歲,提早了5歲。
九成人忽視早期精神病
抑郁癥狀需要自己調節,沒得到調節、開導、心情釋放的人,很快產生心理疾病,也就是抑郁癥。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陽介紹,保守估計,80%至90%的人出現抑郁癥狀或患抑郁癥后,沒有看心理醫生,也沒找朋友傾訴。以抑郁癥為例,到醫院看病時,近90%的人已經是中重度抑郁癥。
潘集陽解釋,無論是心理疾病還是其他疾病,中國人有個壞習慣,不到萬不得已不看醫生。而患心理疾病的不承認自己有心理疾病,于是拖到重度。
八成患者為雙相抑郁癥
潘集陽告訴記者,目前,門診中發現一個明顯趨勢:雙相抑郁癥患者越來越多。據介紹,雙相抑郁癥又稱躁狂抑郁癥,心情大起大落,患此病的人自殺念頭非常明顯。單用抗抑郁藥是沒有效果,反而會加重病情或增加發病平率。
“由于家屬描述不正確,以及此疾病的特殊性,在臨床近一半雙相抑郁癥沒有被確診。”潘集陽說,18歲之前出現的抑郁癥,絕大多數是雙相抑郁癥,但若18歲之前沒有徹底治愈,有八成的人大概5年后會發展為雙相抑郁癥。
專家分析 青少年心理承受力跟不上時代
“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日益凸現精神問題,主要是應急因素大多,一時無法適應而引起。”趙振環說,目前,青少年人群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深受父母呵護,缺少磨煉,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相對差。再者,現在社會處于轉型時期,不管是學習還是就業,競爭激烈,若心理承受能力趕不上時代需求,很多青少年會因此出現各種精神問題,輕度者表現出抑郁、焦慮等病癥,重度者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癥。
專家建議,精神衛生教育應當從娃娃抓起,政府部門應多組織精神疾病專業人士深入幼兒園、中小學校或社會,給老師、孩子和父母們宣講精神衛生知識,讓全社會共同關注孩子精神健康。同時,政府應當加大投入,把部分治療費用作培訓精神病醫生,讓更多專業醫生能進入社區,近距離向市民宣講精神衛生知識。
相關文章
-
抑郁癥失眠怎么辦?食療可以解決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失眠抑郁的情況,失眠抑郁要采取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養心安神粥能有效改善失眠狀況,棗仁粥具有改善失眠的作用,
-
產后抑郁癥失眠怎么辦?不少女性生完寶寶后會出現失眠的情況,也有不少女性有產后抑郁的情況,抑郁容易導致失眠,所以要及時改善抑郁的情緒,家長應該要
-
焦慮癥如何食療?治療焦慮癥的食物焦慮癥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來改善焦慮癥狀,主要是情緒過于焦慮,造成的精神壓力過大,容易導致焦慮癥的產生,患者會產生煩悶的情
-
孕期焦慮癥有哪些表現?不少女性在懷孕期間會產生焦慮的心理焦慮癥,會影響到睡眠,如果出現焦慮的情況,需要及時緩解焦慮的心理,孕期情緒波動比較大,
-
經常精神緊張如何改善?精神緊張可以通過放松療法來改善精神緊張的狀況,盡量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緩解精神壓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遇到難題需要穩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