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神經病?
近日,《A面B面》這部以精神病為題材的癲狂懸疑喜劇“雷”倒了眾多觀眾。
“人人都有精神病”是片中精神心理衛生副教授的扮演者王洛勇的經典臺詞,而他的話讓許多人都自我懷疑了一下。的確,如今的都市男女都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難道,真的人人都是神經病嗎?
得精神疾病
跟得感冒一樣平常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開玩笑或者罵人時經常使用“神經病”這個詞,而且在他們印象當中,神經病就是精神病,都是腦子有毛病的人。其實不然。
解放軍153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楊俊國針對老百姓這一心理,解釋說:“神經病和精神病從概念上就有很大的區別。神經病是指神經系統的組織發生病變或機能發生障礙的疾病。而精神病則是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地學習、工作、生活的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
楊俊國說,都市里的人們在競爭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工作、房價、婚姻等社會問題都會造成許多人精神緊張,得精神疾病其實跟得感冒一樣常見,大家不要過分緊張。只是在我國,因為人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強,害怕被別人說自己“精神有毛病”,所以一再壓抑自己,也不去找神經科醫生或心理醫生。
曾經有一位患者因為心率過快導致心慌、氣悶、透不過氣,一直在心血管內科治了3年,后來因為治療一直沒有效果才轉到了神經外科治療。其實,這種情況是焦慮癥典型的癥狀。
當然,對于《A面B面》里那句“人人都是神經病”的言論,楊俊國直接作出了否定。
排解壓力是預防抑郁癥的有效途徑
在影片《A面B面》中,王洛勇告訴學生,對什么都提不起勁來的狀態持續21天,就有可能是得了抑郁癥。
對這一說法,楊俊國說也不是絕對的。一個人在出現情緒不穩、生活質量下降的情況超過兩周,就應該引起足夠重視。應該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幫助。“早期抑郁癥患者如果能夠及時接受醫生治療,病癥康復的周期將明顯縮短,同時治療的效果也最佳。”
其實,在眾多精神類疾病里,抑郁癥算是最常見的一種,它發病率很高,幾乎每7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抑郁癥患者,因此它被稱為精神病學中的“感冒”。它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低,悲觀,思維遲緩,缺乏主動性,自責自罪,飲食、睡眠差,擔心自己患有各種疾病,感到全身多處不適,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
對此,楊俊國介紹說,面對精神類疾病,大家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他說,掌握工作節奏、豐富日常生活、建立規范的人際交往渠道、及時排解壓力都是預防抑郁癥的有效途徑。平日也應該多與專業醫師溝通,養成積極健康的心態,培養強而均衡的性格和良好生活習慣都是遠離精神類疾病的關鍵。“如今,精神類疾病除了藥物療法,還有外科手術療法,主要是腦立體定向術,針對頑固性精神病患者,療效約86%。”
脾氣好的人也有可能得抑郁癥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周夢煜說,有些脾氣特別好的人覺得自己不可能得抑郁癥,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身體激素發生改變而導致的情緒不穩定因素是引發抑郁癥的主要因素,所以即使脾氣好的人因為環境、心理等因素的變化,也是有可能得抑郁癥的。”
抑郁癥目前已成為全球疾病中給人類造成嚴重負擔的第二位重要疾病。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對抑郁癥缺乏正確的認識,偏見使患者不愿到精神科就診。由于民眾缺乏有關抑郁癥的知識,對出現抑郁癥狀者誤認為是鬧情緒,不能給予應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給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使病情進一步惡化。
周夢煜介紹,就目前而言,有三個關鍵人群應該特別注意:生產前后的女性群體、更年期前后的人群和65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這三個群體患病的幾率較之其他群體要高。“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的誤解,以為抑郁癥屬于心理疾病,因此通過心理治療就能使抑郁癥得以完全康復。其實,抑郁癥的治療是以藥物治療輔以心理治療,不能單純地把它歸結為簡單的心理疾病,應該引起患者足夠的重視。”
-
抑郁癥失眠怎么辦?食療可以解決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失眠抑郁的情況,失眠抑郁要采取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養心安神粥能有效改善失眠狀況,棗仁粥具有改善失眠的作用,
-
產后抑郁癥失眠怎么辦?不少女性生完寶寶后會出現失眠的情況,也有不少女性有產后抑郁的情況,抑郁容易導致失眠,所以要及時改善抑郁的情緒,家長應該要
-
焦慮癥如何食療?治療焦慮癥的食物焦慮癥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來改善焦慮癥狀,主要是情緒過于焦慮,造成的精神壓力過大,容易導致焦慮癥的產生,患者會產生煩悶的情
-
孕期焦慮癥有哪些表現?不少女性在懷孕期間會產生焦慮的心理焦慮癥,會影響到睡眠,如果出現焦慮的情況,需要及時緩解焦慮的心理,孕期情緒波動比較大,
-
經常精神緊張如何改善?精神緊張可以通過放松療法來改善精神緊張的狀況,盡量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緩解精神壓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遇到難題需要穩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