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精神病人需克服的心理誤區
精神病人是一特殊群體,他們的思維、情感、行為脫離正規,會給家庭造成巨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由于精神病程較長,易反復發作,所以家屬對病人易產生不良的態度和行為,常見的心理誤區有:
一、否認心理
精神病人的早期癥狀大多表現孤僻、生活懶散,性格改變、工作或學習能力下降、失眠等等。當家中有人出現上述現象時,家庭的其他成員由于缺乏精神疾病的常識以及沒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常常否認病人這一系列的言行是精神病的早期癥狀。而總是往好的方面想,簡單或錯誤地認為是“個性問題”或“思想問題”,耽誤了冶療精神病的時機。
二、忌諱心理
當病人的言行已表現出明顯的異常時,家屬才意識到他(她)患了精神病。但是,他們在焦慮、不安和恐慌之際,又生怕別人知道家中有人患了精神病,擔心病人的婚姻和前途受到影響,所以,常常忌諱帶病人到醫院診治。更有甚者抱僥幸心理,希望病人能不治自愈。
三、迷信心理
當患者出現幻覺、妄想,興奮躁動、行為異常等精神癥狀時,家庭成員由于缺乏精神衛生常識,而錯誤地認為是撞鬼或中邪,大搞迷信活動,既延誤了病情,又耗費了財力和物力。當病人治療效果欠佳時,迷信江湖游醫的“包冶”謊言,服偏方,秘方,使病情遷延難愈。
四、求治心理
病人癥狀加重后,家屬已不可能顧及面子,開始懊悔自己的無知延誤了治療,于是迫切請求治療,以減輕內心的自我責備。但過份的懊悔以及對治療過于性急,無助于病人的康復。
五、厭倦心理
精神病人若不作系統,持久的治療,就可轉為慢性,有的患者還會反復發作。在這種情配下,有的家屬開始對病人產生厭倦心理;不再送病人住院治療,不督促他們長期;按時按量服藥。
六、遷就心理
精神病人康復期的主要治療手段是康復鍛煉,康復治療包括音樂,體育治療,工療等,以避免患者的社會功能受損,促進其早日康復。有的家屬則認為患者有病,需要休養,而不讓他們做事和工作,勞動,甚至連生活都給予照顧,百般遷就患者。
家屬的這些心態和行為對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復是極為不利的。如果家庭能給病人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更多的關心,就有利于病情的緩解,減少復發,并降低對家庭、他人和社會的潛在危害,提高精神病人的生活質量。
-
抑郁癥失眠怎么辦?食療可以解決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失眠抑郁的情況,失眠抑郁要采取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養心安神粥能有效改善失眠狀況,棗仁粥具有改善失眠的作用,
-
產后抑郁癥失眠怎么辦?不少女性生完寶寶后會出現失眠的情況,也有不少女性有產后抑郁的情況,抑郁容易導致失眠,所以要及時改善抑郁的情緒,家長應該要
-
焦慮癥如何食療?治療焦慮癥的食物焦慮癥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來改善焦慮癥狀,主要是情緒過于焦慮,造成的精神壓力過大,容易導致焦慮癥的產生,患者會產生煩悶的情
-
孕期焦慮癥有哪些表現?不少女性在懷孕期間會產生焦慮的心理焦慮癥,會影響到睡眠,如果出現焦慮的情況,需要及時緩解焦慮的心理,孕期情緒波動比較大,
-
經常精神緊張如何改善?精神緊張可以通過放松療法來改善精神緊張的狀況,盡量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緩解精神壓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遇到難題需要穩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