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更多的是一種“社會病”
在社會轉型期,由于競爭壓力加大,工作生活節奏加快以及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 ,使得精神疾病患者越來越多。僅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精神病”更多的是一種“社會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但公眾對精神疾病的知曉率不足5成,就診率更低。另有研究數據顯示,我國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數已超過1600萬。
說我國目前有一億精神病患者是不是準確,暫且不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目前的精神疾病患者是越來越多。據統計,我國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已從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的3.2‰~7.3‰上升至目前的15.56‰,以精神分裂癥為代表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已超過1600萬人,而隱性的輕度精神障礙患者可能已達6300萬人。從有關數字看,說現在有1億以上的精神疾病患者,恐怕一點都不虛夸。也早有專家驚呼,人類已經從“傳染病時代”、“軀體疾病時代”步入“精神疾病時代”。
精神疾病變得如此普遍,那患病的原因首先不是個體的,而是社會的。之所以說是社會的,是因為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由于社會變革,各種社會矛盾增多,競爭壓力加大,工作生活節奏加快以及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使得精神疾病患者越來越多。僅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精神病”更多的是一種“社會病”。
既然更多的是一種“社會病”,那首先得從社會上找原因,才能對癥下藥。如當前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不少弱勢群體心理失衡、生活困難,這是精神病成為“社會病”的一個重要原因。還如,當前的社會保障體系并不健全,很多人一旦失業便面臨著生活困難;一旦生病便面臨著看不起病;一旦老了便難以老有所養等。這些又讓很多人特別是那些低收入者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如果生活發生了什么變故,很容易誘發精神疾病。因此,從根本上來說,如果盡快終結“精神病時代”,必須要讓我們這個社會變得健康起來,如貧富差距越來越小,社會保障越來越健全等等。
讓社會變得健康是“治本”,而當前已經有了那么多精神病患者,“治標”也很必要。而當前不容忽視的現象是,很多人即使有心理障礙等,也沒把這當病,更不會選擇就醫。有調查顯示,遇到心理障礙時,高達76%的人群不選擇專業醫生尋求幫助,不知道如何正確治療精神障礙。其次是治療精神病投入嚴重不足,醫患也是嚴重不對稱。據報道,我國重癥精神病治療費用每年需80億元,但目前國家投入不足10%,從“治標”這個角度,當前也有必要加大投入、健全保障機制等,讓精神病患者早日康復。
-
抑郁癥失眠怎么辦?食療可以解決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失眠抑郁的情況,失眠抑郁要采取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養心安神粥能有效改善失眠狀況,棗仁粥具有改善失眠的作用,
-
產后抑郁癥失眠怎么辦?不少女性生完寶寶后會出現失眠的情況,也有不少女性有產后抑郁的情況,抑郁容易導致失眠,所以要及時改善抑郁的情緒,家長應該要
-
焦慮癥如何食療?治療焦慮癥的食物焦慮癥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來改善焦慮癥狀,主要是情緒過于焦慮,造成的精神壓力過大,容易導致焦慮癥的產生,患者會產生煩悶的情
-
孕期焦慮癥有哪些表現?不少女性在懷孕期間會產生焦慮的心理焦慮癥,會影響到睡眠,如果出現焦慮的情況,需要及時緩解焦慮的心理,孕期情緒波動比較大,
-
經常精神緊張如何改善?精神緊張可以通過放松療法來改善精神緊張的狀況,盡量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緩解精神壓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遇到難題需要穩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