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對精神疾病的誤解
精神病患者往往人格受損、社會功能減退、人際關系難以維持正常、現實檢驗能力缺失,認識不到自己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癥和偏執性精神病等。而精神疾病包括了神經癥在內,如神經衰弱、強迫癥等,還有人格障礙、性變態等,這些是心理上的障礙,但不是精神病。
精神病都表現為胡言亂語、哭笑無常
只有小部分精神病人有以上表現。有些病人只表現在感知覺、記憶力、注意力或思維活動、智力、情感反應或意志活動等某個方面的異常,而其他方面可以基本正常,特別是在疾病早期或恢復期,說話可以依然有條不紊,上班干活一如既往,待人接物講究禮貌、行為有序,不經深入了解,并不能發現有病。
患精神病就是丟臉的事
精神病也是疾病的一種,只是表現在精神活動上有異常,并不是犯錯誤,更不是有人迷信地認為是“作孽的報應”,社會上某些人對精神病人的歧視、虐待、戲弄和嘲笑都是不對的,而應該給予同情和關懷,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尊重他們的人格。人生在世,誰能保證自己從不患精神病?更沒有什么可恥之處?
有些家屬明知患者有精神病,卻為了“保全臉面,家丑不可外揚”而諱疾忌醫,不帶病人去醫院看病,病情越拖越差,更是十分錯誤的。
精神疾病都是遺傳的
某些精神疾病的發生與遺傳有一定關系,但并非是遺傳病,遺傳只是作為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看后天的培養和教育,內科病也有些與遺傳有關,如心血管病,難道也能是遺傳的嗎?
精神疾病都是精神受刺激引起的
某些精神疾病在發病前有一定的精神因素,如心因性精神障礙多遭受挫折、委屈、打擊或不快等以后發病,但其中有不少與個體的性格、經歷、心理素質、文化背景等也有關,同樣受精神刺激也會有人發病、有人不發病。所以精神刺激是外因,能否引起發病主要決定于內因,即本人的精神狀態和應付能力如何。
相關文章
-
抑郁癥失眠怎么辦?食療可以解決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失眠抑郁的情況,失眠抑郁要采取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養心安神粥能有效改善失眠狀況,棗仁粥具有改善失眠的作用,
-
產后抑郁癥失眠怎么辦?不少女性生完寶寶后會出現失眠的情況,也有不少女性有產后抑郁的情況,抑郁容易導致失眠,所以要及時改善抑郁的情緒,家長應該要
-
焦慮癥如何食療?治療焦慮癥的食物焦慮癥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來改善焦慮癥狀,主要是情緒過于焦慮,造成的精神壓力過大,容易導致焦慮癥的產生,患者會產生煩悶的情
-
孕期焦慮癥有哪些表現?不少女性在懷孕期間會產生焦慮的心理焦慮癥,會影響到睡眠,如果出現焦慮的情況,需要及時緩解焦慮的心理,孕期情緒波動比較大,
-
經常精神緊張如何改善?精神緊張可以通過放松療法來改善精神緊張的狀況,盡量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緩解精神壓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遇到難題需要穩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