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情緒 只需21天輕松搞定
抱怨情緒,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有的人可能抱怨一會兒就好了,但是有的人也可能一直都在抱怨,做什么事情都會抱怨,抱怨工作事情多,抱怨學習壓力大,抱怨家里孩子不聽話,抱怨老公不體貼……這些心理你可以有,但是一定不要一直都這樣,因為這種情緒是可以傳染的,而且也會影響你周圍的人,更會對你的生活造成不良影響。
抱怨成為“全民情緒”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不滿;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還會在腦海里抱怨給自己聽。”臺灣心靈作家張德芬說。如今,抱怨已不是某個人的發泄渠道,而成為一種“全民情緒”。國內一項調查顯示,65.7%的職場人表示自己每天抱怨1~5次,4.8%的人每天抱怨多達20次以上。抱怨在其他國家也同樣流行。美國某無線網絡公司調查發現,約70%的人表示,有的同事總愛發牢騷,其中67%的人認為這影響了自己的工作效率;英國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英國人平均每天要花14.5分鐘向親友傾吐郁悶心情,相當于一生中要花106天發牢騷;法國調查顯示,93%的人認為本國人愛抱怨;澳大利亞心理學會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抱怨自己“壓力大”。
在美國著名心靈導師、全球“不抱怨運動”發起人威爾·鮑溫看來,人們喜歡抱怨主要有5方面原因。第一,當自己得不到更多關注時,就容易抱怨,這是人的心理訴求。比如,我們向他人抱怨工作繁重,潛意識是希望別人多做一些。第二,人們想逃脫自己的責任,或在工作、家庭中遇到問題。第三,出于炫耀心理,因為人們總會抱怨和自己不一樣的人,當他抱怨別人缺點時,其實就在暗示自己沒有這種缺點。第四,有的人抱怨是因為自己表現得不夠好,這樣的人往往很難超越自己。最后,有人是因為想控制別人,當目的達不到時,就容易用抱怨還擊。
不抱怨帶來神奇變化
無論是哪種抱怨,帶給我們的影響都是消極的。美國《時代》周刊曾這樣形容,“抱怨像口臭會傳染,而習慣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里倒水。”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李建明教授表示,這句話形象地說出了抱怨對個人和群體心理的影響。一方面,它讓人們變成“受害者”,為挫敗、失落、憤怒找到正當理由,導致其心態失衡、言語失禮,甚至行為失常。另一方面,抱怨傳遞的負面情緒會動搖團隊“軍心”,成天被“祥林嫂”倒“苦水”,親友也不堪負荷,長此以往,會破壞家庭關系和人際圈子。
更重要的是,抱怨傷身。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神經內分泌學教授羅伯特·薩波爾斯基研究表明,老抱怨會強化消極思維,進而導致大腦產生一系列不良變化。聽別人抱怨產生的后果更嚴重。研究顯示,聽人抱怨超過30分鐘,就會導致壓力激素皮質醇水平升高,從而阻斷神經元聯系、加速細胞死亡。反復被負面情緒襲擊,容易導致認知功能減退。
張德芬說:“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愿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蒂莫西·費里斯則用時3個月,做到了連續21天不抱怨,并體會到了它給生活帶來的神奇改變:1.解決事情的能力增強。每當要描述一件事或一個問題,他都會先在腦子里自問自答,并盡量找出解決方案。2.學會隨時趕跑負面思維和消極情緒,讓自己的精神和睡眠都得到質的飛躍。3.用陳述事實代替抱怨,讓溝通更高效。4.提出建設性意見,無形中引導身邊人多思考、少批評,許多問題順利解決。
少了抱怨的職場,你會發現工作更順利;少了抱怨的生活,你會感到更快樂。有人說,不抱怨是自己與自己建立的心靈契約,是一種陽光、積極、獨特的心靈體驗。研究也顯示,很少抱怨的人生活態度更積極,幸福感強,家庭和朋友關系處理得更好,而且更加自信。李建明說,我們無法改變世界和他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人無所謂好壞,一切思想使然”,心態變了,世界也會變得開闊。
-
抑郁癥失眠怎么辦?食療可以解決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失眠抑郁的情況,失眠抑郁要采取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養心安神粥能有效改善失眠狀況,棗仁粥具有改善失眠的作用,
-
產后抑郁癥失眠怎么辦?不少女性生完寶寶后會出現失眠的情況,也有不少女性有產后抑郁的情況,抑郁容易導致失眠,所以要及時改善抑郁的情緒,家長應該要
-
焦慮癥如何食療?治療焦慮癥的食物焦慮癥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來改善焦慮癥狀,主要是情緒過于焦慮,造成的精神壓力過大,容易導致焦慮癥的產生,患者會產生煩悶的情
-
孕期焦慮癥有哪些表現?不少女性在懷孕期間會產生焦慮的心理焦慮癥,會影響到睡眠,如果出現焦慮的情況,需要及時緩解焦慮的心理,孕期情緒波動比較大,
-
經常精神緊張如何改善?精神緊張可以通過放松療法來改善精神緊張的狀況,盡量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緩解精神壓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遇到難題需要穩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