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關注艾滋 更關愛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
2014年12月1日,世界第27個艾滋病日。關于這個日子,我們更加了解的往往是艾滋病這中疾病,往往忽視了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狀況。其實,艾滋病患者的內心是十分渴望人們對能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
關注艾滋病患者心理狀況
人們常常“談艾色變”,艾滋病給患者帶來的不僅是身體方面的折磨,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壓力,患者會擔心自己是否會把病傳染給身邊的人,家人朋友由于不了解也會有所擔憂,另外,患者還面臨著“名聲”方面的壓力。
艾滋病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疾病,會在人群中造成如此之大的恐慌?人們是以什么心態面對艾滋病、對待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在如此可怕的疾病面前,艾滋病患者感染者除了面對可怕的病毒還要承受來自社會怎樣的壓力,他們的顯著心理問題是什么?也許很多看不見的心理問題我們無法簡單地用藥物治療。所以本篇文章將以心理學的角度談談有關艾滋病的“心健康”。
艾滋病給患者身邊人帶來的心理影響
首先我們來談談某些非AIDS感染者中引起的一些心理反應。在一部分普通非AIDS感染者中,由于受到對AIDS片面的宣傳的影響,以及對AIDS傳染途徑和流行情況的錯誤理解,產生害怕自己可能已受到這種感染的焦慮。他們的焦慮常與害怕通過一般生活接觸傳染有關,如共用電話、炊具和食具、毛巾和被服、洗澡間和廁所、以及非性接觸和接吻等。
解決方法:對這類人一般可通過向他們明確而合理地說明本病的已知傳染途徑和不會傳染的一些活動,就可解除憂慮。為預防引起這種心理反應,在對艾滋病知識的宣傳中,要注意全面而恰如其分。另一部分非AIDS感染者由于心理脆弱或性行為方面的罪惡感,加上對AIDS的恐懼,導致出現"假艾滋病"。盡管反復查證他們不可能接觸HIV,抗體檢查也是陰性,但他們仍不相信自己是健康人,提出許多軀體方面的主訴,如乏力、體重減輕等,并認為這些肯定是HIV感染的證據,他們害怕感染達到了強迫觀念的程度。這是一種心理精神綜合征,需要進行心理治療或精神病學治療。
知識是最好的武器
這些心理問題亦或者說盲目恐慌帶來的心理困惑在生活中非常普遍。人們常說知識是最好的武器,而無知往往會帶來很多的危險。有的人和艾滋病人擦肩而過就嚇得連續做了幾次HIV檢測,很長時間都惴惴不安,不敢相信自己沒有被感染。可是也有很多人在醫院接受輸血、針灸、注射的時候卻從來不知道擔心不查看不監督消毒工作做得怎么樣。其實盲目的恐慌必然導致對艾滋病人的歧視。有一份調查資料顯示艾滋病人最困惑的并不是無法醫治,而是他們的個人利益沒法得到保障。
從這些非AIDS感染者的心理恐慌中我們可以顯而易見地預測到他們會在現實生活中有怎樣的行為表現。歧視?冷眼?遠離?這都是生活中確確存在的。這樣一來,社會群眾帶來的歧視必然導致AIDS患者的巨大心理壓力。
有調查研究顯示全國保守估計有74萬HIV患者或攜帶者,而只有34萬人登記在冊,即公開身份,這就說明至少有40萬人未公開自己是HIV患者或攜帶者。其實從這個現象不難看出,社會缺少對艾滋病人的寬容與理解更多的是有色眼鏡的看人方式,所以導致大部分人群沒有勇氣公開自己的身份。甚至許多感染者最初遭到的歧視往往不是來自于社會而是自己的家庭。
-
抑郁癥失眠怎么辦?食療可以解決生活中不少人都有失眠抑郁的情況,失眠抑郁要采取合適的方法來解決,養心安神粥能有效改善失眠狀況,棗仁粥具有改善失眠的作用,
-
產后抑郁癥失眠怎么辦?不少女性生完寶寶后會出現失眠的情況,也有不少女性有產后抑郁的情況,抑郁容易導致失眠,所以要及時改善抑郁的情緒,家長應該要
-
焦慮癥如何食療?治療焦慮癥的食物焦慮癥可以通過食療的方式來改善焦慮癥狀,主要是情緒過于焦慮,造成的精神壓力過大,容易導致焦慮癥的產生,患者會產生煩悶的情
-
孕期焦慮癥有哪些表現?不少女性在懷孕期間會產生焦慮的心理焦慮癥,會影響到睡眠,如果出現焦慮的情況,需要及時緩解焦慮的心理,孕期情緒波動比較大,
-
經常精神緊張如何改善?精神緊張可以通過放松療法來改善精神緊張的狀況,盡量調整自己的生活狀態,緩解精神壓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遇到難題需要穩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