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能幫人治療心理疾病
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一個治療中心,針對噩夢和腦癱等各種兒童疾病,使用經過特殊訓練的狗進行輔助治療。
今天,動物性療法,也就是用動物治病,在世界上已成為一門公認的科學。一些貓呀狗呀,都成了“家庭醫生”。即使是主人得了重病,一旦貓狗參與醫治,病情也會有所減輕,甚至痊愈。
莫斯科居民伊林娜格奧爾基耶夫娜除了養有一只羅特韋爾犬,還養有一只名叫“橙子”的棕紅色的毛茸茸的貓。“橙子”在家里一般都是我行我素,時刻保持一種警覺。它從不對女主人表示親熱,也不曾躥到她膝蓋上去呆過。但只要伊林娜一開始傷風感冒,“橙子”便跑去躺在她的懷里,一聲接一聲地打呼嚕。怪就怪在她都還沒意識到自己感冒的時候,貓便開始這么做了。“它怎么會知道我得了病呢,而且認為自己有責任為我治病?”醫學副博士伊林娜在回憶這件事時說,“它給我暖身子,用呼嚕聲為我治病,這種呼嚕聲能在我的胸腔內引起一種類似超聲波的波。”兩天以后,伊林娜就已痊愈。
關于動物能為主人治病的事自古便有所聞,中國古代圣賢還看出貓和狗為人治病還應有不同的側重。比如說,貓是一種冷性動物,它們便適宜治溫病,也就是會引起發炎的病癥;狗是溫性動物,它們宜治像癌、肝硬化和關節炎這樣的冷病。
動物性療法在世界上已成為一門公認的科學
今天,動物性療法,也就是用動物治病,在世界上已成為一門公認的科學。不少國家都進行了一系列試驗,這些試驗雄辯地證明了家里養有貓、狗這樣的動物對人的健康有著何等重要的意義。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家里養有貓或狗后一個月,主人的患病幾率就會大大下降。澳大利亞曾對近6000名病人做過調查,家里凡養有寵物的人血壓都偏低,血液中的膽固醇量也不高,結果是得中風的概率就低。美國的科學家也查明,家里養有寵物的人中風一年后多半都還活在世上。
生物學博士、俄羅斯科學院謝韋爾佐夫生態學和進化論研究所瓦列里德米特里耶維奇伊利喬夫教授說:“醫生們認為,當一個人身邊有個毛茸茸的可愛的小家伙,他的血壓就會下降,也不會再這么郁悶。”
心理學副博士、莫斯科大學心理學系的納塔利婭尼古拉耶夫娜梅什科娃指出,動物能治病的諸因素有可能不同,得視具體的人和具體情況而定。比如說,動物,尤其是貓,就能幫高血壓患者降壓。貓還能幫老太太擺脫孤獨,增強她生活下去的信心,因為對更弱小生命的關心使她看到了生活的意義。不過梅什科娃又強調說,只有那些喜歡動物的人才會收到這種效果。
動物對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有神奇的功效
國際“狗醫生”行動的參加者把狗帶到發生災害的地方,好讓那些精神壓抑的受難者,還有那些筋疲力盡的救生者,都能抱抱和撫摸撫摸它們。有一些志愿者組織都是帶上自家的寵物去訪問醫院、學校和傷殘兒童收留所。在臨終關懷醫院養的寵物給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增添了不少生活色彩。
俄羅斯阿斯特拉罕的一家臨終關懷醫院養有兩只貓。很多病人,主要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女病人都搶著喂它們,同它們來往。據該醫院的醫生阿拉瓦西里耶夫娜羅曼諾夫斯卡婭說,這能改善病人的心情,排遣她們的憂愁,讓她們少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
有不少醫生都相信,家養寵物比藥物能給上年紀的人更大的好處。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曾對年齡自60歲到87歲的老人做過調查,他們中的一半人都養有狗或貓。這些人都表現得比較容易融入社會,很少受孤獨和郁悶困擾,生活得比較開心。
俄羅斯雅羅斯拉夫爾的心理學家、暢銷書《貓和狗急著去幫忙》的作者娜杰日達克里亞熱娃認為,一個人是養貓還是養狗,完全由他本人的獨立生活能力而定。如果想變得自信一些,他就會養狗,教它馴它,讓它去執行他的指令。如果一個人獨立生活能力較差,又不善獨處,就得養一只具有獨立性格的貓來作為自己的心理支柱。
尤其是一些生理或心理有傷殘的兒童需要同動物密切接觸。在“生命線”兒童生態保護中心,由馬來幫助治療腦癱。在莫斯科第六兒童精神病院有個動物角,里面養有雞、大西洋鼠海豚、兔子、猴子和鸚鵡。孩子同帶他們的大人一道觀察動物,喂它們吃的,以它們為對象畫素描。據該醫院主任醫師瓦蓮京娜科熱夫尼科娃說,他們要是同父母在一起,都有可能羞于表達自己的情緒,在這里他們可放開了,沖著猴子哈哈大笑,同它們聊天,還模仿它們的動作。她還指出,和動物打交道其實對治療所有精神病、抑郁癥乃至孤獨癖都有好處。
在英國的一些監獄,犯人還可以養鳥和熱帶魚,甚至可以養貓。為犯人出此主意的獸醫伊麗莎白認為,動物對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有神奇的功效。研究動物和主人兼容性的伊利喬夫教授也說,人將對同他有接觸的動物更具有愛心。
英國一家大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對那些有心理障礙的人來說,動物是他們的主要情感來源。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一個不善于表達愛心和交友的人,往往對家養寵物有一種特別的依戀。
科學家們還發現,原來狗還能預感自己主人的癲癇病發作,它們顯然是能捕捉到主人行為舉止和身體狀況有某種細微的變化。如今國際上已有些國家在專門訓練狗來對癲癇病患者提供援助。這些狗只要表現得煩躁或不耐煩,這就是告訴主人,他的病即將發作。一旦主人的病已經發作,它們則對他進行保護,或跑去找人前來救助。
有活物在身邊只會給人們帶來好處
人們不管是溺愛寵物或依賴它們,都一致認同國際衛生組織專家們的一句話:有活物在身邊只會給人們帶來好處。
71歲的莫斯科人薇拉?德米特里耶夫娜一年多前就深切地體會到了這種好處。她家里原來就養有一只從大街上撿來的叫拉麗莎的非良種狗,后來突然又來了一只德國牧羊犬格拉薩。她的女兒是個犬學專家,她家里也養有兩只狗,于是求母親收養格拉薩一段時間,一直到過發情期。
薇拉?德米特里耶夫娜是個二級殘廢,不久前遭了一次微小中風,之后身體總覺不適,就是出去遛拉麗莎都已經有些力不從心,就更談不上遛牧羊犬了,而遛格拉薩的時間還得更長。不過她很快發現,由于長時間遛格拉薩,她的自我感覺好多了。她說:“是狗在遛我。到大街上去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我現在身體好多了,要不老躺在床上沒病也得有病。還有,我覺得牧羊犬的毛還能治病,每當我心臟不好或頭疼的時候,只要摸摸它身上的毛,全身都覺得舒服。”老太太像跟人一樣同格拉薩聊天,像待孩子一樣細心照看它,有好吃的東西都喂它。
女兒不只一次表示要領回格拉薩,但最后也看出來了,母親說什么也不會還的。她由此得出結論:獨居的老人一定得養只狗,當然前提是他們如果喜歡狗的話。
鏈接
狗真能嗅出癌癥嗎
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與人類長期相伴并有極靈敏嗅覺的狗,能夠嗅出主人是否患病。如今,英國的一項研究表明,狗的確有這樣的能力,并能以自己特殊的方式提醒主人。
在這項研究中,實驗設計者將膀胱癌患者的尿液與對照者(患有除癌癥之外的其他疾病的患者及健康人)的尿液放在一起,讓受訓狗來識別,很多種類的狗都可以嗅出癌癥患者的尿液。不過,在實驗剛開始的時候,狗的選擇正確率只有14%,經過訓練后,正確率可達41%。
相關文章
-
慢性疲勞綜合癥如何改善?慢性疲勞綜合征的患者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做到有規律的生活和學習,改善工作效率,也要緩解精神壓力,學會自我減壓,
-
如何緩解精神壓力?4招改善精神壓力精神壓力大會影響工作和學習,大家應該要有意識的放慢生活節奏,并且要冷靜的處理生活中的各種事情,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日程表,
-
男性睡前三種行為揭秘內心有很多男性朋友們并不知道在睡覺之前,到底是哪三種行為,能夠堅定我們內心的狀態,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什么樣的傷,疾病的困擾?那
-
4種不好的心理讓男人床上不行有很多的行為并不是特別的了解,但是對于我們的男性朋友們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自尊和形象,有4種不好的心理讓我們的男性朋友們
-
九個方法幫男人保持心理健康其實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才能夠保證我們的男性朋友們心里更加的健康,讓我們的男性朋友們的心理更加的有好處才是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