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癥心理調適小妙方
強迫癥并不是精神病,病人由于覺得自己的思維和行為不正常,往往誤認為患了精神病;在人前能竭力掩飾自己的病態,甚至回避就醫。但是,掩飾和回避只會拖延問題的解決,增加治療和自救的困難。
眾所周知,強迫癥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疾病,病人對其強迫想法成年累月地進行著艱苦的“自查搏斗”,他們力圖克制卻無法擺脫,對自己反復出現的、明知不對的行為覺得不能控制,常誤認為或怕別人認為是“精神病”,內心痛苦到了極限。由于強迫癥病人的“自相搏斗”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使強迫癥狀愈演愈烈,病人的信心不斷降低。所以,強迫癥病人常會問醫生:強迫癥是精神病嗎?強迫癥能治好嗎?
強迫癥并不是精神病,病人由于覺得自己的思維和行為不正常,往往誤認為患了精神病;在人前能竭力掩飾自己的病態,甚至回避就醫。但是,掩飾和回避只會拖延問題的解決,增加治療和自救的困難。
強迫癥的治療當然不是易事,雖然病理生理學研究發現,強迫癥病人腦內缺乏一種稱為5-羥色胺的傳遞信息的神經介質,藥物氯米帕明(亦稱“安拿芬尼”)和選擇性5-羥色胺重攝取抑制劑(如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都能增加腦內神經突觸間隙的5-羥色胺,具有抗強迫作用,為強迫癥的藥物治療提供了新的武器。藥物治療的有效率大約為60%~70%,但是往往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為了避免癥狀反復,即使有效的病人仍然需要長時間維持治療。而行為治療的研究顯示,有效的行為治療同樣可使強迫癥病人腦內5-羥色胺含量增加。所以,有學者主張,采用心理治療解決病人的心理問題,幫助病人改變其人格偏差,應是強迫癥基本的治療方法。
采用心理治療遇到的首要障礙,在于強迫癥病人對治療的消極態度。他們覺得癥狀無法控制,對能否好轉沒有信心,更沒有決心去自救。這種消極態度是十分有害的,必須加以改變。只要讓他們認識到自救康復的可能性是確實的,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鼓勵他們下決心自救,他們的消極等待的態度就將發生改變。當然有了正確的態度,還需要強迫癥病人理解自己的心理問題,采取正確的自救方法并堅持行為操練,強迫癥病人原先的“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心境,才能變成充滿希望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
慢性疲勞綜合癥如何改善?慢性疲勞綜合征的患者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做到有規律的生活和學習,改善工作效率,也要緩解精神壓力,學會自我減壓,
-
如何緩解精神壓力?4招改善精神壓力精神壓力大會影響工作和學習,大家應該要有意識的放慢生活節奏,并且要冷靜的處理生活中的各種事情,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日程表,
-
男性睡前三種行為揭秘內心有很多男性朋友們并不知道在睡覺之前,到底是哪三種行為,能夠堅定我們內心的狀態,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什么樣的傷,疾病的困擾?那
-
4種不好的心理讓男人床上不行有很多的行為并不是特別的了解,但是對于我們的男性朋友們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自尊和形象,有4種不好的心理讓我們的男性朋友們
-
九個方法幫男人保持心理健康其實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才能夠保證我們的男性朋友們心里更加的健康,讓我們的男性朋友們的心理更加的有好處才是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