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患者選擇主食牢記4個要點
近幾年慢性病患者越來越多,很多慢性病患者往往不敢多吃,視“熱量”為勁敵,大部分慢性病患者對主食有很多認識上的誤區,認為米飯吃的越少越好,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不能科學地食用米飯,不僅不利于病情的控制,還有可能會給自己惹來麻煩,慢性病患者應該如何吃米飯?
慢性病患者不應以精白米為主食
無論是糖尿病患者,還是血脂異常癥患者、高血壓患者、脂肪肝患者等,都不應當以精白米作為主食。糖尿病患者要選擇血糖上升速度較慢、血糖負荷較低的主食(如粗糧不要細做,用全麥面包代替精白面包);高血壓患者要選擇盡量不帶咸味的主食;脂肪肝患者要選擇膳食纖維豐富的主食,如糙米;血脂異常癥患者要選擇有利于調整血脂的主食。
進食米飯4字訣
實際上,慢性病患者對米飯的要求都有一定的共性,可以用以下四個字來概括,姑且叫做“4字訣”。
◆ 淡
一方面,盡量不要在米飯當中加入油脂,以免增加額外的能量,也避免餐后血脂異常。因此,炒飯最好少吃,加香腸煮飯、或者用含有油脂的菜來拌飯,也應當盡量避免。另一方面,盡量不要在米飯中加入鹽、醬油和味精,避免增加額外的鹽分,否則不利于控制血壓和預防心血管意外。不過,紫菜飯卷(加入醋、用紫菜包裹、中間加入蔬菜和生魚片)符合清淡原則,是相當適合慢性病患者食用的主食。其中,醋可降低血糖反應,還能幫助控制血脂;紫菜和生魚片(但不宜用魷魚,因其膽固醇含量很高)也是對心血管有利的食品。
◆ 粗
所謂粗,就是盡量減少精白米飯,也要少吃糯米食品。它們的血糖反應過高,對控制血糖和血脂均十分不利。只有吃足夠多的纖維,才能有效地降低米飯的消化速度,同時可以在腸道中吸附膽固醇和脂肪,起到降低餐后血糖和調節血脂的作用。米飯“粗”,也可以讓人吃得慢一些,食量小一些,有利于控制體重。
實際上,慢性病患者大多數都是脂肪超標的類型,控制體重是飲食調整措施的第一要務。 一些營養保健價值特別高的米,如糙米、黑米、胚芽米等,口感都比較“粗”。雖說“粗”有益健康,但每天吃百分之百的糙米飯,口感上覺得不適,難以長期堅持。因此,在煮飯的時候,不妨用部分糙米、大麥、燕麥等“粗”糧和白米“合作”,口感就較容易接受。
-
老年人不想老年癡呆 需要這么吃老年癡呆這種癥狀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危害也是比較多的,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解決老年癡呆這種疾病,讓我們的身體
-
喝啤酒也能不傷身 這些時刻要自我控制生活當中有很多人們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喝啤酒,才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好的健康的狀況的,那么在平時的時候,是不是也是
-
腎結石怎么排出體外比較好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特別是一些老年人,正在遵循自己的方式來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好的效果啊,那么
-
哪些食物能緩解痛經痛經會給女性造成比較大的困擾,經常吃些豆制品,可以起到緩解痛經的作用,大豆具有調節月經的作用,大豆中含有雌激素,含有豐富
-
女人吃什么可以保養卵巢茄子具有保養卵巢的作用,能夠增強心血管的彈性,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紫菜具有保養卵巢的作用,則菜中含有豐富的碘元素,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