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知識:熬粥主料不同功效就不同
喝粥不僅能養生還能防治疾病,但說到粥可養生的學問則在于選配原料,不同食材做主料時粥的功效就會有所不同,所以喝粥養生要講究因人、因時、因材料而異。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常用食材的一些功效吧!
1.粳米
味甘,性平。含淀粉75%以上,蛋白質8%左右,脂肪0.5%~1%,另含少量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B6等。具有補中益氣、除煩渴、止瀉痢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心煩口渴、腹瀉痢疾、胎動不安、咳嗽氣喘等癥。
2.糯米
味甘,性微溫。含淀粉、蛋白質及微量元素等。具有補中益氣、健脾止瀉、縮尿斂汗、解毒的功效。主治虛勞不足、脾虛泄痢、消渴、自汗、鼻衄、妊娠腹痛、癰疽瘡毒等癥。
3.粟米
又稱谷子,去皮為小米,江東人稱粢。按粘性分,粘者為糯粟,即秫;不粘者為粳粟、秈粟。按大小分,大粒者為粱,小粒者為粟。其儲存陳久者名陳粟米或粢,味苦,性寒。具有健脾胃、除熱渴、補腎氣、解諸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食不消化、嘔吐瀉痢、胃熱消渴、腰痛腳弱、燙傷等癥。
4.蕎麥
味甘、微酸,性寒。含蛋白質約11%,脂肪2%,并含少量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具有健脾消積、下氣寬腸、解毒斂瘡的功效。主治腸胃積滯、泄瀉、痢疾、絞腸痧、白濁、帶下、自汗、盜汗、皰疹、丹毒、癰疽、燙火傷等癥。
5.赤小豆
味甘、酸,性微寒。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粗纖維等。具有利水消腫退黃、清熱解毒排膿的功效。主治水腫、黃疸、腳氣、淋證、小便不利、痄腮、乳癰、腸癰、痔瘡便血、熱毒瘡腫、丹毒、風癬癮疹、難產、產后乳汁不下等癥。
6.綠豆
味甘,性寒。含胡蘿卜素、核黃素、蛋白質、糖類等。具有清熱、消暑、利水、解毒的功效。主治暑熱煩渴、感冒發熱、霍亂吐瀉、痰熱哮喘、頭痛目赤、口舌生瘡、水腫尿少、瘡瘍癰腫、風疹丹毒、藥物及食物中毒等癥。
7.黑大豆
又名烏豆、枝仔豆、黑豆等。味甘,性平。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具有健脾益腎、活血利水、祛風解毒的功效。主治腎虛腰痛、頭暈目暗、食少腹脹、水腫脹滿、風毒腳氣、黃疸浮腫、風濕攣痹、產后風痙、癰腫瘡毒、藥食中毒等癥。
8.黑芝麻
味甘,性平。含脂肪油、維生素E、卵磷脂、葉酸、蛋白質、磷、鉀等。具有補肝腎、益精血、潤燥通便的作用。主治肝腎不足、頭暈耳鳴、腰腳痿軟、須發早白、目暗不明、風痹癱瘓、虛弱羸瘦、肌膚干燥、婦人乳少、腸燥便秘、癰腫瘡瘍、風癩癘瘍、瘰疬、痔疾等癥。
9.花生
味甘、性平。含豐富的卵磷脂、氨基酸、維生素B1、泛酸、生物素以及維生素C等。具有健脾養胃、潤肺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虛不運、反胃不舒、乳婦奶少、腳氣、肺燥咳嗽、大便燥結等癥。
10.黃豆
味甘,性平。具有寬中導滯、健脾利水、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食積瀉痢、腹脹食呆、瘡癰腫毒、脾虛水腫、外傷出血等癥。
11.高粱
味甘、澀,性溫。具有健脾止瀉、化痰安神的功效。主治脾虛泄瀉、消化不良、痰濕咳嗽、失眠多夢等癥。
12.小麥
味甘,性涼。含淀粉53%~70%,蛋白質11%左右,糖類2%~7%,糊精2%~10%,脂肪1.6%左右,粗纖維2%左右。具有養心、益腎、除熱、止渴的功效。主治臟躁、煩熱消渴、泄利、癰腫、外傷出血、燙傷等癥。
13.玉米
味甘,性平。含淀粉達61.2%,脂肪油4.2%~4.75%、生物堿類約0.21%;尚有維生素B1、B2、B6、煙酸、泛酸、生物素等B族維生素。具有調中開胃、利尿消腫的功效。主治食欲不振、小便不利、水腫、尿路結石等癥。
對于各種各樣的食材,它們都有各自的功效,不同食材搭配也能產生不同的滋補和養生療效,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癥狀選擇性的搭配食用。
-
5種養胃湯粥,家庭必備菜譜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非常多的養胃粥,能夠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好的健康的保護的無主角為常州家庭并背的菜譜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
解解饞,補補虛,喝湯就可以!俗話說:“唱戲的腔,廚子的湯”。湯在烹調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湯也是人們所吃的各種食物中營養豐富、最易消化的食物。曾經在
-
常食補血粥改善貧血癥營養專家建議貧血患者應該把調養的重點放在養血上。除了保持樂觀情緒、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外,還應多吃富含“造血材料&rdqu
-
催乳有妙方 多吃萵苣子粥很多女性產后哺乳都會遇到奶水不足的情況,吃營養品,各種補,都收效甚微。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吃點萵苣子粥,有催乳的功效。南京
-
常吃粗糧有好處 哪種雜糧粥最適合你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倡導粗糧飲食,因為粗糧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人體來說裨益甚多。最長食用的方式就是熬一鍋雜糧粥,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