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飲食的要求是很高的
相信說起孔子大家都知道,這個名字我們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只知道孔子是一個比較有成就的歷史文人,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孔子對飲食還是有非常高的要求,那么,孔子對飲食到底有什么高要求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對這個問題做了解。
孔子周游列國,一方面是為了推行其政治理想,推行仁義。但從另一個方面說,這也是一次推行美食思想,發現、體味、重新定義美食的“美食之旅”。可以說,周游列國使孔子由一個“貪吃之徒”成長為美食家,有了這段經歷,孔子才能跨越其出生地美食的限制,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各地風味,各種飲食風俗,形成自己的美食理念。其實,不但是孔子,孔子和他的門徒所組成的儒士群體在當時都是以“貪吃”著稱的。所以,春秋戰國時代提倡節儉的墨家就曾攻擊儒家,說他們是一幫“湯食之徒”,翻譯成現代語言就是“職業蹭飯的”。
這可不是憑空詆毀孔圣人,豈不見子曾經曰過:“有盛饌,必變色而作”。也就是說,遇到飯局必須正經地當回事,正裝出席更是必須的。
孔子還對飲食的衛生標準第一次提出了具體要求。他說“食而,魚餒而肉敗不食”,還說“色惡不食”,“臭惡不食”。這里的“食”指的谷物類的食品,“”是氣變,“”是味變,“餒”、“敗”,都是腐爛的意思。這其實是在強調衛生標準,講究不吃腐爛變質變味的食物,這和現代衛生標準是相通的。但在食物匱乏的時代,能有這樣見解,的確非常難得。
孔子還對烹飪的火候提出了標準。他說過“失飪不食”,即火候不對,過或者不夠都不吃。
孔子對刀工也有要求,就是“割不正,不食”。在這里,說說我的一次失敗經歷。腰花是我經常做給自己吃的菜,有一次自己犯懶,讓賣腰子的人幫我切花刀,但他把內側花刀切成了外側花刀,而且十分粗糙,回去后我有意加大了火候,做了很多補救措施,但做出來的腰花卻是又老又臊,全沒有了往日的美味——這道菜就是完全敗在“割不正”上。
“不得其醬,不食”。孔子要求各類的肉食搭配專門的肉醬,如果肉和醬搭配不合宜,也是不吃的。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要求,是因為在孔子生活的那個時代,人們烤肉吃得比較多,所以,醬的作用就更加明顯,而孔子對味道調和是很挑剔的。
以上就是今天我們為大家整理出來的孔子飲食方面的要求,從上面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孔子確實是一個對飲食方面要求很高的人,也是一個很注重餐桌禮儀的人,如果你想要深入的了解孔子的飲食趣事,你會發現還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呢。
-
怎么才能做到健康飲食有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才可以讓我們心理更加健康的,我們都知道在現在這個生活中的壓力非常大,很多人都會暴飲暴食,或者生活中不
-
蘋果醋美容效果不錯的體現蘋果醋美容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那么,蘋果醋美容效果到底如何呢?什么樣的肌膚不適合選擇蘋果醋來進行美容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
-
韓國明星是如何減肥的 效果如何很多人都有減肥的愿望,他們在看到明星的時候忍不住會問,為什么明星們都會這么瘦呢?所以,今天我們為大家整理出一些韓國明星瘦
-
棒棒雞有著什么不一樣的故事棒棒雞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而很多吃過的人都說這棒棒雞的美味確實是非常難得的,那么,棒棒雞到底是從何而來呢?其又有什么我
-
孔子對飲食的要求是很高的相信說起孔子大家都知道,這個名字我們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只知道孔子是一個比較有成就的歷史文人,他們不知道的是其實孔子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