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常見的臨床類型有哪些?
精神分裂癥常見的臨床類型有哪些呢?患精神分裂癥的人可能會自己表示有幻覺,或者,旁人可以發現他們的表現受幻覺影響。患者也可能表達明顯妄想信念。社交或職業功能退化、一些次要的癥狀、沒有器質性腦病,可以是確立診斷的條件。推薦閱讀》》》精神障礙可以治愈嗎?
精神分裂癥常見的五種臨床類型:
1、單純型精神分裂癥
本型較為少見。起病隱襲,發展緩慢,多在青少年期發病。其臨床表現為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或意志減退等“陰性癥狀”為主,早期可表現為類似神經衰弱癥狀,如精神萎靡、注意力渙散、頭昏、失眠等,然后逐漸出現孤僻、懶散、興致缺失、情感淡漠和行為古怪,以至無法適應社會需要,但沒有妄想、幻覺等明顯的“陽性癥狀”。病情嚴重時精神衰弱日益明顯。病程至少2年。本型預后較差。
2、 青春型(瓦解型)精神分裂癥
本型在精神分裂癥中也較為多見。起病多在18-25歲的青春期。起病緩急,常與始發年齡相關,始發年齡越早,起病就越緩慢,病情發展呈陣發性加劇;始發年齡越晚,起病就越急驟,病程在短期內就能達到高潮。其臨床表現主要是思維、情感和行為障礙。思維障礙表現為言語雜亂、內容離奇,難以為人理解;情感障礙表現為情緒波動大、喜樂無常,時而大哭,時而大笑,轉瞬又變得大怒,令人難以捉摸;行為障礙表現為動作幼稚、愚蠢,作鬼臉、玩弄糞便、吞食蒼蠅、傻笑,使人無法接受。此外,也可能有妄想和幻覺,但較片面簡單。本型病人生活難以自理,預后較差。
3、 緊張型精神分裂癥
本型較為少見。起病較急,多在青壯年期發病。其臨床表現主要是緊張性木僵,病人不吃、不動也不說話,如泥塑木雕,或如蠟像一般,可任意擺動其肢體而不作反抗,但意識仍然清醒。有時會從木僵狀態突然轉變為難以遏制的興奮躁動,這時行為暴烈,常有毀物傷人行為,嚴重時可晝夜不停,但一般數小時后可緩解,或復又進入木僵狀態。本型可自行緩解,治療效果也較理想。
4、偏執型精神分裂癥
本型為精神分裂癥中最多見的一型。一般起病較緩慢,起病年齡也較其他各型為晚。其臨床表現主要是妄想和幻覺,但以妄想為主,這些癥狀也是精神病性癥狀的主要方面。妄想為原發性妄想,主要有關系妄想、被害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和影響妄想。這些妄想通常結構松散、內容荒謬。如出現關系妄想時,患者總覺得周圍發生的一切現象都是針對自己的,都與自己相關:別人的議論是對他的不信任的評價、別人潤嗓子發出的聲音是在傳遞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別人瞥一眼是在鄙視自己等。
幻覺在妄想形成前后或同時均可出現,以內容對其不利的言語性幻聽最為多見,此外也可出現幻視、幻觸、幻嗅等。除妄想和幻覺外,雖然也可有情感不穩定、行為異常等表現,但一般對情感意志和思維的影響較少,行為也不很奇特。本型病人只能完好,日常生活也能自理,雖然自發緩解較少,但經過治療通常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5、 其他型精神分裂癥
精神分裂癥除以上幾種精神病性癥狀較為明顯的類型外,尚有未分型、殘留型和抑郁型等幾種類型。未分型精神分裂癥是指多種癥狀交叉混合,很難歸入上述任何一型的精神分裂癥,也可成為混合型。殘留型精神分裂癥是指在以“陽性癥狀”為主的活動期后迅速轉入以“陰性癥狀”為主的非特征性表現的人格缺陷階段的精神分裂癥,本型在精神分裂癥中也較為多見。抑郁型精神分裂癥是指精神分裂癥急性期除“陽性癥狀”外,同時伴有抑郁癥狀的精神分裂癥,如精神分裂癥其他各種癥狀減輕后才逐漸出現抑郁癥狀,則稱為分裂癥后遺抑郁狀態。
中醫專家提醒,精神分裂癥到目前為止病因未明,好發于青壯年,多發于16~40歲之間,無器質性改變,為一種功能性精神病,本病患者一般無意識和智能方面的障礙,但發作時不僅影響本人的勞動能力,且對家庭和社會也有影響,應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
-
產后抑郁怎么辦?心理治療很重要不少女性生完孩子后會出現產后抑郁的情況,抑郁癥會出現情緒煩躁的問題,甚至也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治療,能有效緩解產后抑郁癥,
-
安眠指南 晚睡強迫癥的糾正方法你知道什么是晚睡強迫癥么?當今社會很多人都有晚睡強迫癥,簡單來說,強迫性晚睡就是逼著自己保持清醒,是主觀意識的一種做法。
-
失眠類型多 辯證調理是關鍵失眠的類型有哪些呢?生活中很多的朋友出現了失眠的情況,對于上班族們來說,失眠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壓力大,不良的飲食習慣等都
-
老年人患抑郁癥的原因 社交圈縮小易患病說到抑郁癥,我們都比較的熟悉,如今社會患有抑郁癥的人群是越來越多。抑郁癥是精神疾病的一種,老年人也是抑郁癥的高發人群,如
-
失眠中藥偏方大全 柏子仁粥安神助眠失眠是我們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比如心情不好,壓力大,飲食不當等都可能會導致是失眠的出現,長期失眠的話,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