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醫解析精神疾病
精神病(psychosis)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重者嚴重影響患者及家人的正常生活,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中醫是如何認識精神病的。
癲與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癲證(陰癥)以沉默癡呆,語無倫次,靜而多喜為特征;狂證(陽癥)以喧擾不寧,躁妄打罵,動而多怒為特征。因二者在癥狀上不能截然分開,又能相互轉化,故癲狂并稱。本證多見于青壯年。
本證在《內經》中早有記載。且對其病因病機及治療均有較系統論述。如《素問·至真要大論篇》說:“諸躁狂越,皆屬于火。”至《難經》則詳敘了癲與狂的不同臨床表現。如《難經·五十九難》說:“狂癲之病,何以別之?然,狂疾之始發,少臥而不饑,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倨貴也,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是也。癲疾始發,意不樂,僵仆直視”。
金元時期《河間六書·狂越》認為是“心火旺,腎陽衰,乃失志而狂越”。《丹溪心法·癲狂》篇說:“癲屬陰,狂屬陽,……大率多因痰結于心胸間”,并提出了癲狂與“痰”有密切關系的理論,不僅對當時影響頗大,且為后世用吐法治療本證建立了理論基礎。秦漢至金元時期,對癲狂證臨床表現的認識,基本是一致的,雖有癲、狂、癇、風癇的提法,但始終未能明確分清,往往是癲、狂、癇同時并稱,混而不清。到了明代,王肯堂始將其詳細分辨,提出了癲狂與癇之不同。如《證治準繩·癲狂癇總論》指出:“癲者或狂或愚,或歌或笑,或悲或泣,如醉如癡,言語有頭無尾,穢潔不知,積年累月不愈”。“狂者病之發時猖狂剛暴,如傷寒陽明大實發狂,罵詈不辟親疏,其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逾垣上屋,非力所能,或與人語所未嘗見之事”;“癇病發則昏不知人,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而瘛痤抽掣,目上視,或口眼斜,或口作六畜之聲”。給后世辨證治療指示了正確方向。
此外,癲狂證與先天稟賦和體質強弱亦有密切關系,如稟賦素足,體質健壯,陰平陽秘,雖受七情刺激亦只有短暫的情志失暢,并不為病。反之,遇有驚駭悲恐,意志不遂,則往往七情內傷,陰陽失調而發病。稟賦不足往往是家族性的,故癲狂證患者的家族往往亦有類似病史。
癲與狂,均屬精神失常,這是共同特征。但癲者靜,狂者動;癲者多喜,狂者多怒。癇證平素如常人,發則眩仆倒地,昏不知人。
癲狂證的主要病因病機為氣郁痰火,陰陽失調。其病變在肝膽心脾。臨床首應區分癲證與狂證之不同。癲證表現為精神抑郁,沉默癡呆,喃喃自語。治療當以疏肝理氣,化痰開竅,及養血安神,補養心脾為主。狂證表現為喧擾打罵,狂躁不寧。治療當以鎮心祛痰,清肝瀉火,或滋陰降火,安神定志為主。二者在臨床上表現有所不同,但是又不能截然分開,癲證可以轉化為狂證,狂證日久往往又多轉為癲證。故癲狂證在初發病時多屬實證,宜以清熱滌痰,疏肝理氣,或者以安神定志為主。如病情久久不愈,正氣漸衰,應根據氣血陰陽虧損的不同,予以健脾益氣,滋陰養血等法以調理之。如有瘀血內阻,又當活血化瘀。
通過以上介紹,相信大家對于精神疾病有了新的認識,精神病的治療主要采取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工作治療,娛樂治療,心理治療及各方面疏導,以消除或減輕病者的種種障礙。
-
產后抑郁怎么辦?心理治療很重要不少女性生完孩子后會出現產后抑郁的情況,抑郁癥會出現情緒煩躁的問題,甚至也會影響到寶寶的健康治療,能有效緩解產后抑郁癥,
-
安眠指南 晚睡強迫癥的糾正方法你知道什么是晚睡強迫癥么?當今社會很多人都有晚睡強迫癥,簡單來說,強迫性晚睡就是逼著自己保持清醒,是主觀意識的一種做法。
-
失眠類型多 辯證調理是關鍵失眠的類型有哪些呢?生活中很多的朋友出現了失眠的情況,對于上班族們來說,失眠已經是家常便飯了,壓力大,不良的飲食習慣等都
-
老年人患抑郁癥的原因 社交圈縮小易患病說到抑郁癥,我們都比較的熟悉,如今社會患有抑郁癥的人群是越來越多。抑郁癥是精神疾病的一種,老年人也是抑郁癥的高發人群,如
-
失眠中藥偏方大全 柏子仁粥安神助眠失眠是我們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比如心情不好,壓力大,飲食不當等都可能會導致是失眠的出現,長期失眠的話,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