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后期
月經周期延后七天以上,甚或四五十天一至的,稱“月經后期”。亦稱“經行后期”、“經或錯后”或“經遲”。如延后三五天,且無其他不適者,不作月經后期病論。若偶見一次延期,下次仍然如期來潮者;或青春期初潮后數月內或于更年期月經時有延后,無伴其他征候者,一般不屬病征。
本病首見于《金貴要略》,謂“至期不來”。其后在《備急千金要方·月經不調第四》中,亦有“治月經不調……或月后”的記載。《丹溪心法》始將月經后期作為一個病證來研究,稱為“經水過期”,并從不同的期、量、色、質提出了辨證要點和治療方藥,將月經疾病的辨證、治療推進了一大步。
【病因病機】
本病發病機理有虛有實。虛者或因營血虧損;或因陽氣虛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時滿溢。實者或因氣郁血滯,沖任受阻;或因寒凝血瘀,沖任不暢,致使經期延后。 月經后期如伴經量過少,無論虛實,常可發展成為閉經。
1.血寒 經行產后,外感寒邪或過食寒涼,寒搏于血,血為寒凝,運行澀滯,沖任欠通,血海不能如期滿溢,遂使經期延后。
2.虛寒 素體陽虛,或久病傷陽,陽虛陰盛,臟腑失于溫養,影響血的生化運行,使血海不能按時滿溢,而致經行后期。
3.血虛 久病體虛,營血不足;或產乳過多,或慢性失血,數傷于血;或飲食勞倦,思慮傷脾,生化之源不足,致使沖任血虛,經水因而后期。
4.氣滯 素多憂思抑郁,氣不宣達,血為氣滯,運行不暢,阻滯沖任,血海不能如期滿溢,因而經期延后。
【診斷】
以本病的臨床特征,為周期延后超過七天,并連續出現兩個月經周期以上作為診斷依據。育齡期婦女周期延后,應注意是否妊娠。若以往周期正常,月經延后半月以上而有陰道出血,或伴小腹疼痛者,應注意排除妊娠出血病證。
【辨證要點】
本病辨證,應從經色、經量、經質及全身證候,辨其虛實。一般以后期,量少,色黯有塊,小腹冷痛拒按為血寒。量少,色淡黯,質清稀,小腹冷痛,喜暖喜按為虛寒。量少,色淡,質稀薄屬血虛。后期,量少或正常,色黯紅或有小塊,小腹脹滿而痛者,屬氣滯。
【治療原則】
本病治療原則在于溫經養血,活血行滯。屬虛屬寒者,宜溫經養血;屬瘀屬滯者,宜活血行滯;虛實相兼者,則分別其主次而兼治之。并根據在肝、在脾、在腎選用適當方藥。
【辨證施治】
1.血寒
主要證候:經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塊,小腹冷痛,得熱減輕,畏寒肢冷。苔白,脈沉緊。
證候分析:外感寒邪或過食寒涼,血為寒凝,運行不暢,則經期延后,量少,色黯。寒邪客于腦中,與血相結,故經來有塊,小腹冷痛,得熱則減。寒為陰邪,易傷陽氣,陽不外達,故畏寒肢冷。苔白,脈沉緊,為寒邪在里之象。
治法:溫經散寒調經。
方藥:溫經湯(《校注婦人良方》)。 方中桂心溫經散寒,當歸養血調經,川芎行血中之氣,三藥配伍有溫經散寒調經的作用;人參益氣扶正,助三藥宣通陽氣而散寒邪;莪術、丹皮活血祛瘀;白芍、甘草緩急止痛。全方有溫經散寒,益氣通陽調經之效。宜于寒邪阻滯胞脈所致的月經后期、經量過少、痛經等證。如經量多,則去莪術等活血祛瘀之品,酌加炮姜、焦艾葉溫經止血。如腹痛拒按,時下血塊者,加蒲黃、五靈脂以化瘀止痛。
2.虛寒
主要證候:經期延后,量少,色淡紅,質清稀,無血塊,小腹隱痛,喜熱喜按,腰痠無力,小便清長,大便稀塘。舌淡,苔白,脈沉遲或細弱。
證候分析:陽氣不足,陰寒內盛,使氣血生化不足,運行無力,故經行后期,量少,色淡紅,質清稀。陽虛胞宮失溫煦,致小腹隱痛,喜熱喜按。陽虛腎氣不足,腰府失養,故腰酸無力。膀胱失煦,故小便清長。陽虛脾失健運,清氣不升,故便清。舌淡,脈沉遲細弱,均為陽虛不能生血行血,血脈不充之象。
治法:扶陽祛寒調經。
方藥:艾附暖宮丸(《沈氏尊生書》)。 方中四物湯養血調經;黃芪配肉桂補氣扶陽,以消陰寒而助氣血生化;艾葉、吳茱萸引桂、芪入沖任,溫經暖宮;香附疏肝理氣調經,使氣行血行;續斷補肝腎,強腰膝而止腰痛。全方扶陽祛寒,調經暖宮。原治子宮虛寒不孕,今用以治虛寒月經后期。量少、痛經等。
3.血虛
主要證候:經期延后,量少,色淡紅,無塊,或少腹療痛;或頭暈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蒼白或萎黃。舌淡紅,脈細弱。
證候分析:營血虛少,沖任血虛,血海不能如期而滿溢,故經期延后,量少。血虛氣弱,胞脈失養,運行無力,故少腹痛。血虛不能上榮于頭,故頭暈眼花,面色蒼白或萎黃。血虛不能養心,放心悸少寐,舌淡。血不充于脈,故脈細弱。
治法:補血調經。
方藥:大補元煎(《景岳全書》)。方中人參大補元氣為君,氣生則血長;山藥、甘草補脾氣,佐人參以益生化之源;熟地、當歸、枸杞滋肝腎,益精血,補腎之真水,乃補血貴在滋水之意。若脾虛不運,食少便溏,去當歸,加白術、扁豆、砂仁以增強健脾和胃之力。心悸少寐,加遠志、五味子以交通心腎,寧心安神。如血虛陰虧,兼有潮熱、盜汗、心煩,加女貞子、旱蓮草、何首烏、地骨皮以養陰清虛熱。
4.氣滯
主要證候:經期延后,量少,色黯紅臧有小塊,小腹作脹,或胸腹、兩脅乳房脹痛。舌苔正常,脈弦。
證候分析:憂思郁怒,以致氣機郁結,血為氣滯,血海不能按時滿溢,故月經后期,量少,色黯紅或有小血塊。肝郁氣滯,經脈瘀阻,故小腹、胸脅、乳房脹痛。病因氣滯,內無寒熱,故舌苔正常。弦為肝脈,肝氣郁滯,故脈弦。
治法:理氣調經。
方藥:烏藥湯(《蘭室秘藏》)。 方中烏藥理氣行滯為君;香附疏肝理氣,木香行脾胃滯氣為臣;當歸養血調經為佐;甘草調和諸藥。量少有血塊者,加川芍以活血調經。脅痛甚者,加柴胡、郁金以疏肝解郁。小腹痛甚者,加吉胡以行氣活血止痛。如氣郁化火,除以上主證處,兼量多、色紅,心煩,舌紅苔薄,脈弦數者,加丹皮涼血清熱。
-
女人痛經食療方法有哪些?5種食療告別痛經女人痛經要多吃些溫補性的食物,能改善痛經問題,能讓血液循環更通暢,能促進女性經血順利排出山楂,桂枝紅糖湯具有促進經血排出
-
女人手腳冰涼是什么原因?中醫分析手腳冰涼原因女性手腳冰涼可能是陽氣不足的原因,手腳冰涼也有可能是氣血虧虛的原因,手腳冰涼可能是身體保暖不當造成的,因此應該要做好身體
-
女人手腳冰涼如何飲食調理?生活中有很多女性會遇到手腳冰涼的問題,手腳冰涼可能是氣血虛虧引起的女性,如果有手腳冰涼的現象,應該要多吃些滋補身體的食物
-
如何調理手腳冰涼?學會三種方法女性通常會有手腳冰涼的問題,手腳冰涼要注意多運動,手腳冰涼可能是血液循環不通暢的原因,平時多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也可以改
-
中醫分析痛經原因有哪些?女人痛經與多種因素有關,女人痛經主要與氣滯血瘀有關,血液循環不通暢是導致女性痛經的常見原因,氣血虛弱也會出現痛經問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