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婦科病TOP5
TOP1:月經病
定義:月經不調是指月經周期、血量、血色、經質等某一方面超過正常范圍所出現的癥候,表現為月經提前、月經延遲、月經不準、月經過多或過少等。
西醫治療月經不調。如果癥狀嚴重,單純止血效果不佳時,一般選擇激素療法,做人工周期或激素替代來緩解或改善癥狀。目前來說,用激素替代療法治療相關婦科疾病,有些女性不能接受,因為懼怕性激素用多了,人會發胖,另外還有長斑的可能等等。而中醫治療月經不調,往往先采用周期療法,減少出血量,再調節卵巢的功能,根據女性在月經周期的不同階段的氣血陰陽情況來調節,如果能夠堅持,用中醫治療效果更好。
癥狀一:月經提前:中醫認為,月經提前多數就是血熱的表現。不過血熱有虛實之分,另外,還有肝郁以及氣虛等原因導致。
常見分型治療
實熱型:癥見月經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紅或紫紅,質黏而稠,伴心煩,口干,面紅,尿黃,便干,舌質紅,舌苔黃。治療選用止血片。
實熱治療上可以以芩連四物湯加減:當歸15g川芎10g赤勺12g丹皮12g生地12g黃連10g黃芩12g桃仁10g紅花10g延胡索20g木香10g香附子10g枳殼12g益母草10g甘草8g.患者每月經期之前7天開始服用中藥5劑,每天一劑,三個月以為一療程。
虛熱型:癥見經行提前,量少色紅,質稠,伴手足心熱,兩顴骨潮紅,舌紅苔少。
治療可選用知柏地黃丸。還可制作兩地白芍茶,即用生地12克,地骨皮10克,白芍12克,元參10克,麥冬10克,阿膠珠15克,旱蓮草10克。將上藥水煎2次,取汁混勻,代茶飲用,早晚分服。每日1劑。
肝郁化熱型:癥見月經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紅或紫,或夾有瘀塊,伴乳房、胸脅、小腹脹痛,心煩易怒,口苦,舌苔薄黃。治療用加味逍遙丸。
氣虛型:癥見經行提前,量多色淡,質清稀,伴神疲乏力,心慌氣短,食少,大便稀軟,舌淡,苔薄。治療宜選用人參歸脾丸。
癥狀二:月經延遲:也叫月經后期,是指月經周期錯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連續出現兩個月經周期以上者。
常見分型治療:
血瘀型:經量過少或有血塊,經血顏色紫或暗黑,月經來潮時小腹疼痛,血塊排出后疼痛稍微減輕,嚴重者甚至不孕,常見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
治療時宜活血化瘀:取益母草15克,雞蛋1個。加水同煮。熟雞蛋去殼,吃蛋飲湯。治月經延后或痛經。
宮寒型:這種體質常發生于愛吃冰冷食物的女性。經量較少或顏色較暗,有些在月經來前或來潮時小腹冷痛,劇烈時甚至臉色發青,四肢冰冷,熱敷則疼痛可稍微減輕。診察時,常可發現舌質顏色較淡,舌苔白,脈沈緊。
治宜溫經散寒,并應忌吃生冷的食品。用生姜15克,艾葉10克。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雞蛋1個去殼攪拌,放入湯內煮熟服食,每日1--2次(艾葉用量不宜太多,每次60克即可,若食用太多會有惡心、嘔吐的副作用)。
氣血虛弱型:月經后錯,量少、色淡、質稀,頭暈心慌,倦怠乏力,納呆,面色不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療應該益氣養血調經。方藥:黨參、炙黃芪、白術、茯苓、熟地、白芍、當歸各15克,川芎10克,陳皮6克。
推薦:月經不調,也可簡單按摩緩解
左手掌心疊放在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或者肚臍下,適當用力按順時針、逆時針作環形摩動1~3分鐘,以皮膚發熱為佳。還可以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將拇指腹放在關元穴,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或者將一手食指與中指重疊,中指指腹放在同側足三里穴上,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
附:痛經最常見,通法有3種:
寒證痛經用溫通法
這種痛多是因為月經前后、經期或產后感受寒邪(淋雨涉水,或貪吃寒涼生冷食物,或居住環境潮濕寒冷)引起。表現為月經前或經期下腹冷痛,遇冷加重,遇熱減輕,按壓局部則疼痛加重,月經血色暗而有血塊。此類痛經生活調理非常重要:平時注意保暖,隨氣候變化加減衣物,避免受涼、淋雨,少吃生冷、冰凍食物,少喝冷水。經期則更應多加注意。
食療對此類痛經往往可起到良好的效果。可采用紅糖60克,紅棗10枚,生姜6克,加入適量水煎服。經前每天一次,連服3~5天;或使用于姜、艾葉各10克,苡仁30克,先煎煮干姜、艾葉取汁備用,再將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加入前述的干姜、艾葉藥汁一起煮熟。此粥具有溫經散寒、化淤、除濕、潤膚的作用。
另可采用熱敷療法:小茴香12克、當歸12克、吳茱萸9克、延胡12克、肉桂6克,加粗鹽50克熱炒后裝入干凈布袋中,放在下腹熱敷局部,經前3~5天開始,月經結束后停止。一般熱敷3~5個周期可以緩解或消除癥狀。小茴香、吳茱萸、肉桂具溫經止痛的作用,延胡具行氣止痛作用,當歸能活血,加粗鹽熱炒具溫經散寒、活血通經的效果。
氣滯血淤型痛經:理通法
這種痛經多由平時性情內向、心情抑郁、遇事易怒及工作壓力大等引起。表現為月經前及經期下腹脹痛,疼痛呈游走樣,伴乳房脹痛,月經血下行不暢。此類痛經最重要的是調理情志,減輕生活及工作壓力,每天抽半小時左右參加戶外活動,如散步等;疲勞時聽一些舒緩、輕快的音樂,以達到消除精神緊張、焦慮和恐懼,解除心理負擔的目的。
每天用月季花、玫瑰花泡水代茶飲,長期飲用可以達到行氣、活血、潤膚的作用。夏秋季之月季花朵,以紫紅半開放花蕾、氣味清香者為佳。另可采用自我按摩的方法:經前5天開始,每晚用雙手重疊,掌心向下壓于小腹正中,作逆時針旋轉按摩10分鐘,隨后從小腹至臍部反推30~50次,可起到行氣活血之功,緩解痛經。
氣血兩虛型痛經:補通法
這種痛經多見于多次流產、體虛久病、營養不良及青少年女性。表現為月經期及月經后小腹、下腹隱隱作痛,遇熱及按壓后減輕,活動后則加重,嚴重者不能從事日常生活及工作,常伴有頭暈心悸、腰酸腿軟、失眠等表現。此類痛經關鍵在于預防,平時應多參加體育鍛煉,如跑步、騎自行車等,以增強體質,但忌負重及劇烈運動。
可食用當歸羊肉生姜湯:當歸10克,羊肉100克,生姜10克,燉爛,每日一次,經前連服5—7天。此湯具有養血止痛之功;蛞陨介⒖ㄗ尤矢50克,紅糖100克一起煮,去渣后飲湯,經前3—5天食用,可達到補中益氣、健脾益胃兼以活血的作用。
另外可采用中藥敷臍療法:當歸12克、川芎9克、艾葉12克研磨成細末狀,加黃酒少量調成糊狀,填于臍部用膠布固定。經前3~5天開始,連續使用5個月經周期往往起效。
“通則不痛”,“通”在痛經的預防和治療中至關重要。只有擅于自我保健,加強身體鍛煉,調節情志,建立合理的膳食結構,氣血才會通暢,痛經才會遠離你。
-
女人痛經食療方法有哪些?5種食療告別痛經女人痛經要多吃些溫補性的食物,能改善痛經問題,能讓血液循環更通暢,能促進女性經血順利排出山楂,桂枝紅糖湯具有促進經血排出
-
女人手腳冰涼是什么原因?中醫分析手腳冰涼原因女性手腳冰涼可能是陽氣不足的原因,手腳冰涼也有可能是氣血虧虛的原因,手腳冰涼可能是身體保暖不當造成的,因此應該要做好身體
-
女人手腳冰涼如何飲食調理?生活中有很多女性會遇到手腳冰涼的問題,手腳冰涼可能是氣血虛虧引起的女性,如果有手腳冰涼的現象,應該要多吃些滋補身體的食物
-
如何調理手腳冰涼?學會三種方法女性通常會有手腳冰涼的問題,手腳冰涼要注意多運動,手腳冰涼可能是血液循環不通暢的原因,平時多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也可以改
-
中醫分析痛經原因有哪些?女人痛經與多種因素有關,女人痛經主要與氣滯血瘀有關,血液循環不通暢是導致女性痛經的常見原因,氣血虛弱也會出現痛經問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