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推拿 痛經特色療法
原發性痛經是指月經期在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存在時發生下腹痛為主要癥狀的病癥,常伴“痛引腰骶”的癥狀。多見于婚前女性尤其是青春期女生,部分痛經女生因劇痛影響生活、學習、考試和活動。
推拿治療原發性痛經主要是運用傳統推拿方法,其特點是經穴按揉法和摩腹療法。脊柱推拿配合傳統推拿治療,其特點是腰椎改良斜扳法、腰骶擦法與經穴按揉法、腹部摩法相結合,具有更好的臨床療效。
診斷標準
1.經前或經期出現周期性的下腹痛兼痛引腰骶(下腹痛并放射痛至腰骶部,挺腰不直或腰脊柱側彎;或下腹痛和腰痛隨體位改變而加重,腰棘突偏歪、棘突棘旁有壓痛),嚴重時伴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發涼、惡心嘔吐、腹瀉,甚至因劇痛暈厥。無腰部急性損傷史。
2.婦科及B超檢查排除盆腔器質性病變。
3.好發于青年未婚女性。
適應證
功能性痛經(主要適宜于實證痛經,即中醫辨證為氣滯、血滯、寒滯或熱滯)。一般為16~25歲,未婚,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前或經期第1~2天下腹脹痛或冷痛,常伴有腰痛腰酸及挺腰不直者。
禁忌證
繼發性痛經(繼發于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癥、盆腔炎癥、子宮頸狹窄等)。
技術操作方法
一、操作步驟
分為解痙、調整、通絡、化瘀四個步驟。
1.解除腰骶部位肌肉痙攣(解痙)
患者呈俯臥位,在腰肌痙攣(或棘突偏歪)部位、腎俞穴和八髎穴,施以輕柔的手掌按揉法,約5分鐘。
2.改良斜扳法調整腰椎后關節(調整)
①患側下肢屈曲髖膝,健側下肢自然伸直,醫者面對患者而立;醫者一手置于患側肩前部,另一手肘部置于患者髂部,手指置于調整節段棘突而定位。②腰部小幅度緩慢旋轉至腰椎最大活動度,并使調整節段處于扳動支點位,再給予3°~5°的手臂常規推扳力,常聽到“喀噠”腰部彈響聲(或雖無彈響聲,但手指感到后關節錯動感),提示調整成功。
3.腰骶部位疏通經絡(通絡)
患者呈俯臥位,在腰肌痙攣(或棘突偏歪)部位、腎俞穴、大腸俞、八髎穴等,施以直線擦法,以腰骶部位有透熱感為度。
4.小腹部位理氣化瘀(化瘀)
患者呈仰臥及屈膝屈髖位,在氣海穴、關元穴施以拇指按揉法,約5分鐘;在小腹部位施以全掌摩法,約20分鐘,以小腹部位有透熱感為度。
二、治療時間及療程
經前2周開始治療,隔日1次,每周3次,每次30分鐘。連續3個月經周期治療。
三、關鍵技術環節
1.使第4腰椎關節突關節等調整節段處于扳動的支點位,并實施兩手相反方向3°~5°的手臂常規推扳力。
2.在腰骶部大腸俞與腰陽關的橫向連線上,上、次、中、下髎即八髎穴的縱向連線上實施“直、長、勻”擦法。
3.在臍下的小腹部實施不間斷的全掌摩法,直至小腹部有透熱感。
四、注意事項
1.飯后1小時內接受推拿手法操作,會引起胃脘部不適。
2.推拿操作前宜排一次小便,若留有小便甚至膀胱充盈則推拿操作時會感到不適。
五、可能的意外情況及處理方案
1.可出現皮膚刺激性疼痛,尤其是首次推拿后容易發生。初次推拿后若不刺激皮膚一般就沒有皮膚疼痛感。若皮膚疼痛感明顯,可用溫熱水沖洗而緩解,也可不用任何處理,1~2天后該皮膚刺激性疼痛就自行消失。
2.正值經行腹痛而經血及血塊滯而不下時,手法治療后可使瘀滯難下的經血過快而下,少數患者可出現冷汗、面色蒼白等輕度虛脫現象,應及時停止推拿操作,并使患者仰平臥、保暖、詢問情況以及觀察心率血壓等,對癥處理。
-
女人痛經食療方法有哪些?5種食療告別痛經女人痛經要多吃些溫補性的食物,能改善痛經問題,能讓血液循環更通暢,能促進女性經血順利排出山楂,桂枝紅糖湯具有促進經血排出
-
女人手腳冰涼是什么原因?中醫分析手腳冰涼原因女性手腳冰涼可能是陽氣不足的原因,手腳冰涼也有可能是氣血虧虛的原因,手腳冰涼可能是身體保暖不當造成的,因此應該要做好身體
-
女人手腳冰涼如何飲食調理?生活中有很多女性會遇到手腳冰涼的問題,手腳冰涼可能是氣血虛虧引起的女性,如果有手腳冰涼的現象,應該要多吃些滋補身體的食物
-
如何調理手腳冰涼?學會三種方法女性通常會有手腳冰涼的問題,手腳冰涼要注意多運動,手腳冰涼可能是血液循環不通暢的原因,平時多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也可以改
-
中醫分析痛經原因有哪些?女人痛經與多種因素有關,女人痛經主要與氣滯血瘀有關,血液循環不通暢是導致女性痛經的常見原因,氣血虛弱也會出現痛經問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