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中醫肝旺脾濕與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病是在體循環動脈硬化病理基礎上導致的血壓升高。西醫研究發現,原發性高血壓病與先天遺傳和后天高熱量飲食、精神緊張等因素有關,治療以對癥降壓為主。中醫大多只是根據高血壓發生后的癥狀、體征來辨證論治、審證求因,也未能達到審因論治、治病求本,即祛除“病根”的目的,所以總體療效也不理想。找出高血壓的發生原因,是從根本上有效預防、治療的前提。
同樣的飲食結構、生活節奏,為什么只有特定的人群發病?顯然,高血壓的發病以患者自身體質異常為基礎,這種異常在發病前就已長期存在。我們的相關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大多平素(自幼)性急易怒且怒則發,有才能且喜操心勞神,方圓臉而多顴骨高,肌肉較發達而棱角分明,多不喜歡喝水或飲水過多,大便易干,易于局部出汗(如腳汗、頭汗),皮膚多油脂,舌胖大。另外,較多的人易手心熱,易足冷,性成熟時間延遲等。
這說明,原發性高血壓的易患人群是“木火形人”,即體質稟賦中木氣過盛,火氣次盛,土氣和金水之氣偏弱的人。這種稟賦使肝氣過盛而脾胃被克制,心火易生而肺腎失治。肝氣盛則性急易怒,怒則發作。同時,肝氣過盛致陰不制陽則肝陽上亢,表現為頭暈面紅、目赤目脹等。脾胃被克制則飲食的消化、轉運發生障礙,導致水濕內生,臨床表現為不渴或飲水過多,腳汗、頭汗、皮膚多油脂、舌胖大苔膩。心火易生表現為手心熱,口舌生瘡,心肝氣盛則使水液、精氣易于向上輸布,故口不渴而大便干,上盛而下弱。水濕夾熱,久必生痰,肝木克土,久必氣滯血瘀。痰濕熱積滯于血管則血管變硬,肝氣盛夾肝陽上亢則交感神經緊張度高而使血管拘緊,二者長期存在,共同造成了血壓的持續升高,這就是高血壓的發生機制。
上述發病機制中,肝氣盛夾肝陽上亢已得到公認,而脾失健運導致的痰濕阻滯則被忽視。臨床上,原發性高血壓早期僅低壓高者或低壓高且降壓藥難降者,素體濕氣都很重,因此,脾濕是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機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指導臨床防治至關重要。
-
老人如何防治高血壓?幾種食物預防高血壓老年人要注意預防高血壓,經常吃些土豆具有預防高血壓的作用,土豆不僅營養價值高,土豆中含有的鉀元素有利于心臟健康,可以減輕
-
老人高血壓該如何護理?做好飲食護理高血壓患者要做好各方面的護理工作,尤其要注重飲食護理,也要注意心理護理,及時調節緊張壓抑的情緒,消除老人悲觀心態,樹立信
-
老年人高血壓怎么辦?老年人更容易得高血壓,高血壓是老年人比較常見的疾病,老年人患高血壓早期并沒有明顯的癥狀,有時會有輕微疼痛的現象,會出現記
-
田七低血壓可以吃嗎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人們都會有一些低血壓的這樣的癥狀,那么到底對于低血壓這種疾病來說,天氣能不能夠降低血壓給我們的身體帶來
-
老年人高血壓要注意什么?高血壓患者要將血壓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并且要定期到醫院做身體檢查,了解身體的健康狀況,同時要做好飲食方面的護理工作,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