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患者運動要定時定量
心臟病患者適量的運動,有利于健康,但是,心臟病患者運動要定時定量,否則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首先,患者要根據自己的病情,按照醫(yī)生的處方去做,確保安全、有效。“在我院心內科康復室,醫(yī)生會對每個患者進行運動心肺功能測定,然后根據每個人的情況,評價運動安全性,制訂精確的、最適合這個人的運動處方。如果患者自行運動,很可能出現過量或方式不當,就好像吃錯藥一樣,會使病情惡化或治療無效。”
“在心肺功能測定中,我們會評估患者身體所能承受的最大消耗是多少,這被視為他的運動儲備量。同時,我們總結了一份‘常用日常生活活動METs表’(所謂“METs”,是表示各種活動時相對能量代謝水平或活動強度的常用指標,1MET等于每分鐘每公斤體重消耗3.5毫升氧,MET值越大,說明消耗越大)。如果一個患者的運動儲備量只有4METs,那他只能選擇表中數值在4以下的活動方式,包括打牌、做一般家務等。”
其次,運動要定時,貴在堅持。張福春感嘆,相對藥物30%—50%的依從性而言,運動的依從性只有10%—15%。但從效果來看,高血壓患者如果堅持科學鍛煉,血壓可以下降10毫米汞柱,最高能下降15毫米汞柱,對部分患者而言,這意味著可以少吃一種藥。他強調,這里所說的定時,并不是強制患者一定要在某一天的某個時刻運動,而是希望培養(yǎng)患者的運動習慣,將運動變成生活中的固定環(huán)節(jié),就好像吃飯一樣。要知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效果,可能比干坐著不動更糟糕。
最后,運動要定量,避免運動強度過小、過大。一般,心臟病患者開始運動時,也許僅能維持5—10分鐘,隨著心功能的恢復,運動時間會慢慢延長到30分鐘或更久。每周應活動3—5天,最好上下午各一次,隨后可增加至每天都活動。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心內科康復室主管護師王鴻艷介紹,運動處方通常包括運動強度、頻率、時間和類型等方面。拿運動強度來說,醫(y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心肺功能測定結果,制訂一個“靶心率”,即運動時所要達到的心率。
知道了心臟病患者運動要定時定量,如果運動時心率低于靶心率,患者就需要緩慢增加速度及強度,以保證運動的有效性。
-
對中老年人的8條飲食建議中老年人消化功能減弱,易引起消化不良,反復發(fā)作就會對健康產生影響,根據中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及營養(yǎng)需求,歸納出以下9項適用中
-
老年人保健常識上了年紀之后,身體的各項機能都開始衰老,這時做好保健尤為重要。 合理膳食是基礎在現實生活中,關乎老年人健康長
-
老年人跳舞健身需方法適當,否則將適得其反目前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外出活動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廣場上,公園里的老人們又開始跳舞鍛煉,跳舞是一種很好的健身方法,不像
-
老人延年益壽需做養(yǎng)精、健腦、養(yǎng)神的活動根據中醫(yī)保健專家的建議,老年人多參加運動是延年益壽的最好方法之一。運動也分很多種,而老年人由于身體的原因不太適合比較劇烈
-
老人如何養(yǎng)生 可以試著這么做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老年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養(yǎng)生才是最好的老年人,養(yǎng)生的話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好的效果,給我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