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五個藥用功效
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寒,味苦、甘,入肝、胃經,具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的功效,在中草藥里屬清熱解毒類藥物。中醫研究表明,蒲公英就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特別能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皮膚真菌,并有輕瀉和健胃的功效;而蒲公英浸劑則有利膽作用。在此中醫藥用專家為你講解蒲公英的藥用功效。
蒲公英的藥用功效一:治療痰熱郁肺
蒲公英15克,金銀花、魚腥草、黃芩、桑白皮各12克,生梔子、知母、浙貝、北杏仁、瓜萎仁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蒲公英的藥用功效二:治療咽喉腫痛
蒲公英、板藍根各15克,黃芩、金銀花、枳實、梔子、瓜萎皮各12克,浙貝、北杏仁各9克,甘草3克,水煎服。
蒲公英的藥用功效三:治療小便熱淋
蒲公英、忍冬藤、車前草各18克,金錢草、白茅根各15克,黃芩、金銀花、土茯苓、萹蓄、滑石各12克,木通、甘草各6克,水煎服。
蒲公英的藥用功效四:治療小兒流行性腮腺炎
取蒲公英鮮品20克、雞蛋清1個、白糖少許。先將蒲公英搗爛,加入雞蛋清、白糖調成糊狀,外敷患處,每天敷1次。此法十分奏效,患兒敷藥后先覺局部有舒適、清涼感,繼而疼痛減輕,2~3天腮腫縮小,全身癥狀明顯改善,7~8天能控制發熱并轉向痊愈。
蒲公英的藥用功效五:治療痔瘡
取蒲公英干品或鮮品均可,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鮮品用100~200克,干品用50~100克(編者注:蒲公英的常用量為10~30克),水煎服,每天1劑。有痔血者,則需將蒲公英炒至微黃,一般使用2~4天即可血止、腫消、痛除。對內痔嵌頓、血栓外痔及炎性外痔,則配合水煎熏洗。>>>>>凡草不凡——蒲公英
相關文章
-
男人怎么補腎好 6種食物不可少對于男性來說,大家都知道每個人的身體都可能會出現一些腎虛的,那么出現腎虛以后也會影響男性的身體健康,一定要記得完全可以通
-
腎虛補腎 這些食材和藥材效果好引起腎虛的原因非常多,而且生活中一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可能會導致出現腎虛的,那么并非就是因為過度的性生活才會引
-
中醫提醒 人到中年要學會排這3種毒人到中年以后,大家都知道身體的抵抗能力也是變得非常弱,而且這個時候身體的垃圾也是變得非常多,一定要記得學會一些排毒養顏的
-
高血壓患者喝什么茶能降壓?高血壓的患者經常用荷葉泡茶和具有降壓的作用,還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能促進人體脂肪的消耗,菊花茶能幫助治療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
高血脂吃什么食物能降低血脂?高血脂患者要經常吃些降血脂的食物,魚類具有降血脂的作用,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具有降壓降血脂的功效,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