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瀉升降良藥——陳皮
陳皮,是橘子的皮,以色紅日久者為最佳,故名陳皮,又稱紅皮。其味辛苦性溫,入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臨床運用廣泛,深受醫生和病人的青睞。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謂“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脾乃元氣之母,肺乃攝氣之龠,故橘皮為二經氣分之藥,但隨所配而補瀉升降也。”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筆者應用陳皮與其他藥相配,有一定的心得體會,現舉述如下:
隨補藥則補
*有五臟六腑,臟腑有氣血陰陽,因某些原因導致臟腑氣血陰陽虛虧,應該進補,即中醫所謂“虛者補之”。然而補法很多,有補氣、補血、補陰、補陽之不同,陳皮一藥不論與哪類補藥相配,均能起到補體之作用。如《金匱翼》中的黃芪湯,用陳皮配黃芪補氣通便,治療氣虛便秘證;《婦人良方》中的六君子湯,用陳皮配參、術健脾補肺,治療肺虛咳嗽、脾虛泄瀉;《傷寒六書》中的回陽救急湯,用陳皮配附、桂補陽救逆,治療陽脫證;《景岳全書》中的金水六君煎,用陳皮配歸、地補血養陰,治療血虛陰虧;《醫宗必讀》中的拯陽理勞湯,用陳皮配參、芪、歸補氣溫陽,治療心陽虛勞證;《十藥神書》中的保真湯,用陳皮配參、芪、地補氣養陰,治療氣陰兩虧的肺癆病;《丹溪心法》中的虎潛丸,用陳皮配柏、地補益肝腎、滋陰清熱,治療肝腎陰虧有熱的痿證等等。筆者在給病人冬季進補時所開的膏滋方中都用陳皮一藥,以幫助脾胃對滋補藥的運化吸收,起到靜中有動、補而不滯的作用。
案例一:俞某,女,65歲。患習慣性便秘4年余,用過很多中西藥通便效果都不理想,后來中醫診治,視舌胖邊有齒痕,診脈細而虛,癥見納差,神疲乏力,辨證為氣虛便秘,用黃芪湯(黃芪30g,陳皮10g,火麻仁12g,白蜜5g)加白術30g,每日一劑,治療半月而大便通暢。
隨瀉藥則瀉
中醫認為人的體質有虛證,必有實證。所謂“實證”,即痰濕瘀血積滯等邪實之物,是*內的病理產物,而要祛除這些病理產物,就應采用瀉法,所謂“實者瀉之”。瀉法有祛痰、除濕、利尿、化瘀、消積等等。歷代醫家用陳皮“瀉之”的例子很多。如痛瀉要方用陳皮下氣止痛治脾虛肝旺的泄瀉;五皮飲用陳皮健脾利尿治多種水腫病;中滿分消丸用陳皮理氣化滯治濕熱蘊結的臌脹病;五仁丸用陳皮下氣潤腸治便秘;五積散用陳皮理中消滯治療食積;四海舒郁丸用陳皮化痰散結治瘰疬等等。筆者曾治療“五更咳”(黎明前咳嗽痰多者),大多屬脾虛為主,用陳皮配白術以補母(脾)瀉子(肺)的培土生金法治療,效果顯著。
案例二:張某,男,38歲。患慢性腎小球腎炎3年,面部浮腫而長期服用速尿、雙克、氨苯喋啶等西藥,服藥時腫勢消退,一停藥又起腫,效果不盡人意。后改用中藥治療,用五皮飲(桑白皮12g,陳皮12g,生姜皮6g,大腹皮10g,茯苓皮15g)加白術15g,澤瀉10g,以健脾化濕、理氣消腫,調治2月而水腫逐漸消退。
隨升藥則升
*之氣,包括元氣、宗氣、營氣、衛氣和五臟之氣,具有推動、溫煦、防御、固攝和氣化的作用。這“氣”在*內時刻不停地運動著,中醫稱為“氣機”,有升降出入四種基本運動形式。而氣的升與降,體現于各個臟腑的功能活動,以及臟腑之間的協調關系,如肺主呼吸,呼則氣升,吸則氣降,肺氣的宣降有節,以保證*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然肺氣肅降,肝氣升發,共同維系著氣血的上下貫通和氣機調暢;脾氣主升,胃氣主降,升降相濟,共同主持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水谷精微的輸布;心火必須下降于腎,使腎水不寒,腎水亦須上濟于心,使心陽不亢,如此水火既濟,心腎相交,則陰陽相對平衡。如果*陰陽升降失衡,或清氣不升,則出現肺氣失宣,脾氣下陷,肝氣郁結,腎水不化等病癥。治當以提升法,所謂“陷則升之”。而升藥主向上向外,有升陽、催吐、發汗、散寒、祛風的治療作用。如止嗽散中用陳皮配荊、桔宣發肺氣而咳嗽自止;普濟消毒飲中用陳皮配桔、柴引藥入肺宣發而治肺熱;舉胎四物湯中用陳皮配升麻以舉胎氣、養胎血而治婦女轉胞證;金元時期李東垣《脾胃論》中升陽益胃湯、清暑益氣湯、調中益氣湯、黃芪人參湯、異功散、橘皮枳術湯、升陽除濕湯等諸多方子,均用陳皮一藥,認為陳皮苦溫益氣,調中升陽。所以在補中益氣湯中用陳皮配升麻、柴胡升脾陽、益胃氣而治中氣下陷的脾胃病,現代用于治療胃及子宮下垂、久痢久瀉、疝氣、脫肛等多種疾病。
案例三:閔某,男,68歲。患肺心病5年,咳嗽,心悸,氣短難續,動則更甚,伴顏面浮腫,口唇發紫,苔薄膩,舌質淡有紫氣,脈虛數。辨為宗氣下陷,治用升陷湯(黃芪30g,知母10g,柴胡5g,升麻5g,桔梗10g)加陳皮10g,黨參20g,丹參20g以升陽舉陷、補肺益氣,調治月余而癥狀改善。
隨降藥則降
升降更迭,陰陽體用轉化,升已而降,降已而升,既對立又統一,處于協調平衡的狀態,才能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氣降功能障礙,就會發生病變,如肺失肅降、胃氣上逆、肝陽上亢、心火上炎等病證。治宜降法,所謂“逆則降之”。而降藥主向下向內,有降氣、潛陽、瀉下、清熱、斂汗的治療作用。諸如導痰湯、藿香正氣散、二陳湯、半夏天麻白術湯、平胃散、大七氣湯、木香順氣散、木香檳榔丸、丁沉透膈散等等的處方中均用陳皮降肺氣、消痰飲而治咳嗽,和脾胃、化濕濁而治呃逆,導滯氣、助運化而治食積;蘇子降氣湯中用陳皮配蘇子平肺降氣而治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等病;橘皮竹茹湯和中降逆治嘔吐、呃逆證,現代用于膽汁返流性食道炎、胃炎等病取得良好療效。
案例四:徐某,男,53歲。患慢性淺表性胃炎5年,脘脹,噯氣,食欲減退,大便不暢,苔黃膩,脈弦,辨證屬濕熱內蘊,氣機不暢。治用二陳湯(陳皮12g,制半夏10g,茯苓15g,甘草6g)加佛手片10g,蒲公英15g,以清熱化濕,和胃降逆,治療半月而癥狀消失。
-
消化不良怎么辦?三個食療方助你健脾開胃消化不良是比較常見的問題,消化不良會出現脹氣的現象,也會出現胃部隱痛的問題,會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消化不良可以通過食療來
-
營養不良怎么辦?教你幾種緩解措施營養不良是人們常見的問題,營養不良主要是偏食或挑食引起的,也可能是過度減肥造成的,大家應該要了解其原因,做好飲食結構的調
-
食欲不振如何調理?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食欲不振是常見問題,了解食欲不振的具體原因,對癥治療才可以取得好的治療效果,增加微量元素的攝入量,促進腸胃功能的蠕動,可
-
經常消化不良怎么辦?消化不良主要是腸胃功能紊亂造成的,也可能是飲食結構不合理引起的,盡量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否則會導致消
-
發生痔瘡有哪些中醫治療偏方生活中長時間的站立,并且經常性的熬夜、食用辛辣食物、煙酒刺激等,導致有些人發生嚴重的痔瘡疾病,造成在每次進行排便時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