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分類型不能亂吃藥
腹瀉是大腸疾病最常見的癥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fā)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fā)性腹瀉。
中醫(yī)看來,腹瀉分為三種類型:濕熱型、寒濕型和脾虛型。濕熱型腹瀉一般由微生物感染所致,常伴有細菌或病毒;寒熱型腹瀉多是因為食用生冷食物、或是在空調房受涼導致腸道蠕動加快引起;脾虛型的腹瀉則多和自身體質有關。
專家說,在老百姓心中,黃連素一直是治療腹瀉的首選藥品。實際上,除了大家熟知的黃連素,還有克痢痧、氟哌酸、藿香正氣丸、思密達、補中益氣丸、參苓白術丸等,都是針對不同類型腹瀉的有效藥品。治療寒濕型腹瀉,應用溫散型藥物,如藿香正氣丸等,而此時如果選用藥性偏寒的黃連素,以寒治寒,反而會適得其反。如果每次腹瀉不問類型只吃一種藥,或是錯誤用藥,只會延誤或加重病情。
醫(yī)生說,雖然治療腹瀉的藥很多,但這些藥各自有各自的弊端,服用之前要搞清副作用。他舉例說,像氟哌酸的副作用相對較大,容易影響腎功能,還會抑制骨骼生長,因此不建議給孩童服用;而思密達能吸附細菌、保護腸道,但吃多后容易便秘,所以病情好轉后應及時停藥。
專家告誡,腹瀉雖然不是大病,但也不能胡亂治療。醫(yī)生還建議,如果自行服藥一兩天還不見好轉,或者伴有發(fā)燒、嘔吐等癥狀,就應馬上停藥,前往醫(yī)院就診,時間拖得越長,對身體越有害。
總之,如果診斷為腹瀉不能亂吃藥,我們要認清導致腹瀉的原因,對癥下藥,更不可隨意自身用藥。我們要從平時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上多注意,防病最重要。
相關文章
-
消化不良怎么辦?三個食療方助你健脾開胃消化不良是比較常見的問題,消化不良會出現脹氣的現象,也會出現胃部隱痛的問題,會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消化不良可以通過食療來
-
營養(yǎng)不良怎么辦?教你幾種緩解措施營養(yǎng)不良是人們常見的問題,營養(yǎng)不良主要是偏食或挑食引起的,也可能是過度減肥造成的,大家應該要了解其原因,做好飲食結構的調
-
食欲不振如何調理?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食欲不振是常見問題,了解食欲不振的具體原因,對癥治療才可以取得好的治療效果,增加微量元素的攝入量,促進腸胃功能的蠕動,可
-
經常消化不良怎么辦?消化不良主要是腸胃功能紊亂造成的,也可能是飲食結構不合理引起的,盡量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否則會導致消
-
發(fā)生痔瘡有哪些中醫(yī)治療偏方生活中長時間的站立,并且經常性的熬夜、食用辛辣食物、煙酒刺激等,導致有些人發(fā)生嚴重的痔瘡疾病,造成在每次進行排便時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