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治病藥酒的制作方法
藥酒制作法,古人早有論述,如《素問》中有“上古圣人作湯液醒”,“邪氣時至、服之萬全”的論述,這是藥酒治病的較早記載。
下面來詳細看看醫藥文獻記載的古人制藥酒的方法:
東漢,張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收載的紅藍花酒、麻黃醇酒湯所采取的煮服方法,則類似于現代的熱浸法。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則較全面地論述了藥酒的制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藥,以絹袋盛藥內酒中,密封頭,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為度,去渣服酒,……大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又如《本草綱目》記載燒酒的制作即用蒸餾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汽令上,用器承取露滴,凡酸之酒,皆可燒酒,和曲釀甕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此種操作方法即與現代基本相同。
此外,還對冷浸法加藥釀制及傳統熱浸法等制作藥酒的方法及操作要法,均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根據歷代的醫藥文獻記載,古人的藥酒與現代藥酒具有不同的特點,一是古代藥酒多以釀制酒的藥酒為主,亦有冷浸法、熱浸法;二是基質酒,多以黃酒為主,而黃酒性較白酒緩和。現代藥酒,則多以白酒為溶媒,含酒精量一般在50%—60%,少數品種仍用黃酒制作,含酒精量在30%—50%,制作方法為浸提法,很少有用釀造的。
一般來說,現代藥酒的制作多選用50—60度(%)的白酒。其依據是:因為酒精濃度太低不利于中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而酒精濃度過高,有時反而使藥材中的少量水分被吸收,使得藥材質地堅硬,有效成分難以溶出。對于不善于飲酒的人來說或因病情需要,也可以采用低度白酒、黃酒、米酒或果酒等基質酒,但浸出時間要適當延長,或復出次數適當增加,以保證藥物中有效成分的滔出。
制作藥酒時,通常是將中藥材浸泡在酒中,經過一段時間后.中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時即可過濾去渣后即可飲用。
相關文章
-
詳解幾種春季自制藥酒的方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很注重養生,在我的印象里,養生這個詞會自動匹配到老人身上,而現在我旁邊的90后小女生也是保溫杯里泡枸杞了
-
值得收藏!補氣血藥酒配方大全喝養生藥酒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養生方式,不同的藥酒有不同的養生功效,這里面的學問還是挺大的,據我們尋醫問藥的中醫介紹,氣血充
-
枸杞泡酒有哪些功效?活血通經枸杞泡酒對人體有諸多好處,枸杞具有調節免疫力的作用,并且具有抗氧化的功效,能延緩機體衰老,具有保肝護肝的作用,并且具有明
-
春季自制藥酒的方法你知道幾種呢    
-
補氣血藥酒大全 讓你喝出好氣色藥酒是保健養生,防病治病的傳統療法之一,氣血不足時生活中常見的情況之一,那么有哪些補氣血藥酒呢?喝哪些藥酒能起到補氣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