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釀酒的歷史淵源不淺
養生是當今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話題,不少人都愛上了養生,從而也滋生了這一行業,養生中最常見的就是藥膳喝藥酒了,那么請問你知道保健藥酒的淵源是怎樣走過來的嗎。
人類最初的飲酒行為雖然還不能稱之為飲酒養生,但卻與保健養生有著密切的聯系。最初的酒是人類采集的野生水果在剩余的時候得到適宜條件自然發酵而成的,由于許多野生水果本身就具有藥用價值,所以最初的酒可以稱得上是天然的“保健酒”,它對*健康有一定的保護和促進作用。
酒有多種,其性味功效大同小異。一般而論,酒性溫而味辛,溫者能祛寒,辛者能發散,所以酒能疏通經脈、行氣和血、蠲痹散結、溫陽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暢意。又因為酒為谷物釀造之精華,故還能補益腸胃。此外,酒能殺蟲驅邪、辟惡逐穢。《博物志》載:王肅、張衡、馬均三人冒霧晨行。一人飲酒,一人飲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飽食者病,飲酒者健。這表明“酒勢辟惡,勝于作食之效也。”酒與藥物的結合是飲酒養生的一大進步。
酒與藥的結合產生了全新的酒品——保健酒。保健酒主要特點是在釀造過程中加入了藥材,主要以養生健體為主,有保健強身的作用,其用藥講究配伍,根據其功能可分為補氣、補血、滋陰、補陽和氣血雙補等類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需求也越來越高,追求健康的方式也越來越多。保健酒作為一個全新的名詞,正逐步走進人們的生活。其實,保健酒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只是那時候它更多的是作為“藥酒”被人們認知的。
殷商的酒類,除了“酒”、“醴”之外,還有“鬯”。“鬯”是以黑黍為釀酒原料,加入郁金香草(一種中藥)釀成的。這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藥酒”。
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的一部醫方專書,后來被稱為《五十二病方》,被認為是公元前3世紀末秦漢之際的抄本,其中用到酒的藥方不下于35個,其中至少有五方可認為是酒劑配方,用以治療蛇傷、疽、疥瘙等疾病。
《養生方》是馬王堆西漢墓中出土的帛書之一,其中共有六種藥酒的釀造方法。秦漢時期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的《素問·湯液醪醴論》專篇曾指出:“自古圣人之作湯液醪醴,以為備耳”。“邪氣至時,服之萬全”。這就說古人之所以釀造醪酒,是專為藥而備用的。
漢代藥酒逐漸成為中藥方劑的組成部分,其針對性和治療功效也大大加強。漢代《神農本草經》論述:“藥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漬者”。漢代名醫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記有藥酒的生產方法實例。還有一例“紅藍花酒方”,故班固在《前漢書·食貨志》中稱酒為“百藥之長”。
晉代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記有桃仁酒、豬胰酒、金牙酒、海藻酒等治療性藥酒。
南朝齊梁時期的著名本草學家陶弘景在《本草集經注》中提出“酒可行藥勢”,在總結前人采用冷浸法制備藥酒的經驗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冷浸法制藥酒時“凡漬藥酒,皆須細切,生絹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隨寒暑日數,視其濃烈,便可漉出,不必待至酒盡也。滓可暴燥微搗,更漬飲之,亦可散服”,闡明了粉碎度、浸漬時間及浸漬時的氣溫對于浸出速度、浸出效果的影響。并指出71種藥材不可浸酒,可見此時藥酒的制法和用法已不斷完善。
熱浸法制藥酒的最早記載是北魏《齊民要術》中的“胡椒酒”,該法把干姜、胡椒沫及安石榴汁置入酒中后,“火暖取溫”。盡管這還不是制藥酒,但被當作一種方法在民間流傳,故也可能用于藥酒的配制。熱浸法確實成為后來的藥酒配制的主要方法。
多少年來經過不斷的發展,從藥酒的加工,藥酒的功效都在不斷的完善,現在要就已經獨立出來,成為養生治病必不可少的一個東西,我們一定要好好善待它。
-
詳解幾種春季自制藥酒的方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很注重養生,在我的印象里,養生這個詞會自動匹配到老人身上,而現在我旁邊的90后小女生也是保溫杯里泡枸杞了
-
值得收藏!補氣血藥酒配方大全喝養生藥酒是一個比較常見的養生方式,不同的藥酒有不同的養生功效,這里面的學問還是挺大的,據我們尋醫問藥的中醫介紹,氣血充
-
枸杞泡酒有哪些功效?活血通經枸杞泡酒對人體有諸多好處,枸杞具有調節免疫力的作用,并且具有抗氧化的功效,能延緩機體衰老,具有保肝護肝的作用,并且具有明
-
春季自制藥酒的方法你知道幾種呢    
-
補氣血藥酒大全 讓你喝出好氣色藥酒是保健養生,防病治病的傳統療法之一,氣血不足時生活中常見的情況之一,那么有哪些補氣血藥酒呢?喝哪些藥酒能起到補氣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