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如何選擇藥膳
用食物治療心律失常,最早見于2000年前的《黃帝內經》,其曰“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其中薤即藠子、藠頭的學名,它還有菜芝、祥谷菜等美名,是很多人愛吃的蔬菜。
薤有理氣、寬胸、通陽、散結的功用。現代醫學已證明其有防止動脈硬化的功效,這一記載比英國人發現硝酸酯類治療心絞痛要早1800年以上。小麥,尤其是放在水中后飄浮在水面的小麥,即浮小麥,有養心安神、固表止汗的功能,可減輕心慌氣短多汗癥狀。羊肉,性溫,可溫補心血,對血虛有寒、畏冷喜暖者有幫助。杏為一種水果,有補心氣作用,可治療心慌氣短。
傳統上治療心慌、心神不寧、心虛氣短的食物還有:桂園肉,有養心安神補血的作用;蓮子,有健脾胃、安神志的作用;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豬心,有養心安神之功,可與藥物同食。茯苓,有安神利水之效,腸胃虛弱、水腫、水便不利的心臟病人可煮茯苓粥喝,每次40~80g均可,還可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