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 它到底該怎么吃?
我國的傳統飲食中一直有“藥食同源”的說法,很多人都會時不時地找來當歸、枸杞等藥材,給自己做一鍋滋補湯補補身體。不少餐館也時常出售加了藥材的菜肴,而且價格不菲,但沖著餐館打出的“藥膳”旗號,大家還是趨之若鶩。那么,到底什么是藥膳,它的作用是什么,該怎么吃?
在一次命為“生命周刊藥膳專題討論會”上。受邀參加討論的專家有: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中國烹飪協會副秘書長邊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營養部主任孫孟里、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教授張湖德、中國營養學會理事徐筠、中華醫學會營養學分會主任委員魯純靜(按姓氏筆畫排名)。
藥膳是中醫里的最高層膳食概念
主持人:說起藥膳,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要說到它的準確定義,恐怕知道的人不多。請問各位專家,藥膳的定義到底是什么?
孫孟里:藥食同源,皆屬天然之物。從一個比較寬泛的意義上來說,藥膳就是將藥物和食物結合,烹調出具有輔助治療作用的佳肴。
王宜:中醫學里有食養、食療、藥膳3個有關膳食保健的概念,其中藥膳是最高端的。食養起的是我們常說的養生保健作用,而藥膳是用來輔助治療的。關于它的嚴格定義,高等中醫院校教材里的解釋是:以輔助治療某些疾病為目的,依據中醫辨證治療原則,在膳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中藥作為菜肴或其他食物,將藥物治療和飲食營養結合在一起,達到治療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也就是說,藥膳應該是嚴格按照中醫和營養學理論制作出來的具有治療作用的菜肴,不懂這些專業知識的人做的菜,即使放再多的中藥,那也不能叫做真正的藥膳,最多起到食養的作用。
主持人:很多老百姓都有自己買點藥材回家,做成菜給自己補身體的經歷,大家也似乎都習慣性地把這看成是藥膳。請問各位專家,人們的“藥膳觀念”存在哪些誤區呢?張湖德:首先,藥膳不是普通食物。但是,現在很多老百姓就是自己按照對藥材的一點了解,在不了解自身情況的條件下隨意吃加入了藥材的食物,認為這就是“藥膳”,這是很不科學的。中醫講究辨證論治,這同樣適用于藥膳。怎么吃它,跟每個人的體質、疾病、年齡、職業、外界的環境都有很大的關系,要講究因人、因時、因病、因地、
因季。另外,吃的量也很重要,有些人以為人參大補,一次吃上半斤,結果燒壞了身體。吃藥膳前,一定要先弄清楚自己的毛病在哪里,不是什么病都能通過藥膳來治。就像勃起功能障礙,很多人希望通過藥膳“補起來”,但其實這種病的原因很多,像有些病例是心理原因導致的,不是光吃藥膳就能治好的。
徐筠:是這樣的。吃藥膳因人而異。另外,中藥講究配伍,不同的藥材會相互影響,你也許對一種藥材的作用很了解,但是如果和其他藥材甚至食物搭配不當,可能就收不到你想要的效果,比如人參和蘿卜不能同吃,就是大家熟悉的配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