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美食冰糖葫蘆也有養生的功效
冰糖葫蘆是中國傳統美食的代表,現在所用的原料越來越多,如山楂、山藥、山藥豆、黑棗、葡萄、草莓、圣女果等,這其中最常見的還要數山楂和山藥了。
冰糖葫蘆的來歷
話說南宋光宗紹熙年間,皇帝寵愛的黃貴妃面黃肌瘦,不思飲食,日漸憔悴,而御醫又束手無策,皇上只好張榜求醫。一位江湖郎中揭榜進宮,用冰糖與山楂煎熬,讓貴妃每頓飯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即告痊愈。后來這種做法傳到民間,老百姓又把它穿成串兒來賣,就成了冰糖葫蘆。
冰糖葫蘆能治病,這其實不稀奇,因為山楂和冰糖本身就是很好的藥材。
山楂,為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山楂的成熟果實,性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有消食化積、破氣散瘀、止瀉痢等功效,自古為消食積之要藥,尤善消腥膻油膩、肉食積滯。李時珍引《物類相感志》言:“煮老雞硬肉,入山楂數顆即易爛,則其消肉積之功,蓋可推矣。”那黃貴妃成天山珍海味,得了食積,而山楂正是對癥下藥。而冰糖,為白沙糖煎煉而成的冰塊狀結晶,味甘,性平,入脾、肺二經,有健脾和胃、養陰生津、潤肺止咳之功,可治療脾胃氣虛、肺燥咳嗽、痰中帶血等病證。因此,正好用冰糖以健脾和胃、養陰生津、調補體質。
從這個故事不難看出:黃貴妃內有積滯,外有虛像,是為“大實有羸狀”之證。而山楂加冰糖,藥只兩味,但配伍精妙,一消一補,消不傷正,補不壅滯,緩緩圖之,效果明顯,實為既有效又穩妥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