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腎衰 中醫特色治療法
慢性腎功能衰竭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常見病之一,被視為各種慢性腎臟疾病持續進行性發展的“終點站”。近年來,隨著糖尿病、高血壓病等發病率的提高,慢性腎衰的發病率也隨之“水漲船高”,約占人群的0.5%~1%。自透析療法和腎移植術問世以后,慢性腎衰病人生存期得到顯著提高,但因其費用十分昂貴而得不到廣泛應用。
因此,對早、中期慢性腎衰竭進行積極防治,已成為慢性腎臟病研究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中醫藥在慢性腎衰竭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日益受到國內外腎臟病學界的關注和重視。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病科科主任宋立群教授等人,采用中醫綜合療法治療慢性腎衰竭,取得較好的療效。宋立群從事中醫醫療、教學、科研工作20余年,以仲景學說、臨床方劑學應用、中醫藥治療腎臟疾病為臨床主攻方向,主張中醫要以辨證論治為綱目,理、法、方、藥為根本。宋立群根據慢性腎衰竭患者正虛邪實、虛實夾雜的病機特點以及脾腎虛損,濕、痰、毒、瘀內蘊的病機關鍵,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和不斷總結,提出了健脾益腎、化瘀祛毒、芳化濕濁的治則,在西藥常規基礎上,采用中藥湯劑的同時輔以中藥保留灌腸、中藥足浴、腎區藥熨等多種療法,療效顯著。
其中,他們采用中藥保留灌腸,通過腸道給藥途徑,可避免口服瀉藥對消化道的直接刺激,又能增加尿素氮、肌酐、尿酸、鉀和磷等的排泄,所謂“六腑以通為用”、“邪去正乃安”,對早中期慢性腎衰臨床效果較為理想,能夠緩解病情,改善癥狀,延緩患者腎功能的惡化。
此外,宋立群等人結合患者病情及癥狀的不同,還分別給予中藥足浴、中醫腎區藥熨療法、灸治療法、針刺療法、拔火罐療法、耳穴壓籽療法等。經臨床療效觀察,在西醫治療基礎上結合中醫綜合療法,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腎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延緩導入透析的時間。
中藥足浴療法 根據中醫學理論“內病外治”的整體觀念、經絡傳導理論、臟象學說以及西醫學的皮膚黏膜吸收與物理刺激的原理,采用中藥足浴療法治療慢性腎衰竭,通過溫熱藥液直接作用于皮膚、孔竅、俞穴,以及對足底反射區和穴位的刺激及滲透作用,達到疏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調理陰陽平衡,使周身汗出,毒素得以排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