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小兒腹瀉的食療方
幾乎每個寶寶都不止一次地發生過腹瀉,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寶寶。所以,它是寶寶們最容易患的“小兒四病”之一。寶寶上吐下瀉時,媽咪們的心里都很著急,恨不能讓寶寶快快地好起來!于是,一股腦兒地給服用各種藥。然而,寶寶非但不見好,反而越來越止不住地瀉,甚至拖至幾個月不愈,使寶寶的生長發育受到很大影響,有時甚至危及生命。為了寶寶平安健康長大,媽咪對寶寶腹瀉病的防治及護理應該多多了解。下面中醫育兒專家為您推薦治療小兒腹瀉的食療方:
〖 來 源 〗: 《食鑒本草》
〖 原 料 〗: 白扁豆15克,人參5-10克,粳米50克。
〖 制 作 〗: 先煮扁豆,將熟,入米煮粥;同時單煎人參取汁,粥熟時,將參汁加入調勻即可。
〖 用 法 〗: 每日2次,空腹服食。
〖 療 效 〗: 益精補肺,健脾止泄。適用于久泄不止、脾胃虛弱或小兒吐瀉等癥。
附:其他相關食療方
1、茄子葉10片,水煎服,可治腹瀉。
2、大蒜頭一個,煨熟食下,治腹瀉。
3、黃豆皮,燒炭研末,每服10克,一日兩次,開水送服,治腹瀉。
4、生扁豆50克,曬干研細末,每次10克,米飯湯送服,治惡阻;若嘔吐重癥者,配用黃連粉1克,飯前開水送服,治急性腸胃炎,嘔吐腹瀉。
腹瀉的高峰主要發生在每年的6—9月及10月至次年1月。夏季腹瀉通常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多為黏液便,具有腥臭味;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引起,以稀水樣或稀糊便多見,但無腥臭味。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