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類中藥并非都有補益作用
提到進補,大家首先想到的常常是各種參類,其實,中醫指出,參類中藥并非都有補益作用。
“參”家族的中藥有十幾種,其中當然以人參最為有名。其他參類與人參相比,其科屬、產地及功效上多數不同,大概只是因為外形與人參相似,故而以“參”來命名。其中如黨參因主要產于山西上黨而得名;元參,本稱玄參,是因為其顏色為黑色,而古時玄即黑色,故名玄參,后來為了避諱清朝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燁而改名元參;苦參則是因為它那極苦的味道而得名……
這些非補益類中藥的“參”類,大家一般比較陌生,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較常見的“參”家族成員:
丹參:能活血化淤,鎮靜安神,可治療月經失調和痛經等。近年來實驗證明,丹參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并有降壓作用,可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腦血管疾病。
苦參:能清熱利濕,祛風殺蟲,可用于治療一些細菌感染性的疾病,尤其是皮膚病。如配蛇床子、川椒等水煎熏洗可治療婦女外陰瘙癢。
元參:能養陰生津,清熱解毒。常配合麥冬、生地等來治療熱病后低熱、口渴、尿少等傷陰癥狀。
知道了參類中藥并非都有補益作用,這些非補益類中藥的“參”類,大家一般比較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