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哪些治療腳臭方法呢
現在試穿鞋襪不合理,加之日常工作繁忙,繼而無暇顧及腳部衛生等緣故,使得人們出現了腳臭、出汗等現象十分頻發,時常腳部出現丘疹、水皰、感染等危害患者,此時必須找出病因所在,使其運用合理治療加以盡快治愈。那引起腳臭的原因有哪些呢?有哪些治療腳臭方法呢?
1、過多的出汗腳
看到更多的年輕人,可能是由于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如情緒緊張引起的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或運動等,會導致過多的出汗腳。
2、疾病
足部的某些疾病,例如足部趾間的足癬等皮膚病。
3、常穿膠鞋、尼龍襪
常穿膠鞋、尼龍襪等透氣性差的鞋、襪等。
4、不注意足部的清潔
或是有些人不注意足部的清潔,足部皮膚溫度和汗水形成的濕度和皮屑和組成微生物對足部皮膚表面(特別是厭氧菌)繁殖,滋生腐敗和合適的條件,再加上尿酸的汗水、乳酸和其他有機物質的分解。結果,惡臭。如果你不注意腳下的清潔,更多的將有助于它的氣味。
5、多汗
足部多汗,同時汗液蒸發不暢,致使表皮呈白色浸漬狀,尤其以趾間最明顯,嚴重多汗可引起水皰、糜爛或角化過度,很容易繼發真菌感染而引起腳臭。
中醫有哪些方法可擺脫腳臭
1、爽腳粉止癢袪濕
材料:滑石60克、生甘草、黃連和蒼朮各10克、冰片5克。
功效:滑石、生甘草、黃連清熱,蒼朮消腫,冰片緩搔癢。
做法:材料磨成粉,出門前、洗澡后各用1次,敷腳底、趾縫。
2、泡腳湯消毒清熱
材料:明礬30克,黃柏、苦參根、艾葉20克、蛇床子15克。
功效:明礬、艾葉止癢,黃柏和苦參根清熱,蛇床子治濕癬。
做法:藥才加3000cc。水煮滾轉小火煮10分鐘,放溫后泡腳。
3、按穴位利水代謝
穴位:可多按壓小腿肚內側上緣、近大腿交界處的陰陵泉穴,及膝蓋外側與腳踝連線正中間點的豐隆穴、腳踝內側后緣向上2吋約3橫指寬處的復溜穴。
功效:陰陵泉穴有助補養脾胃、利水、改善下肢浮腫與腳汗,豐隆穴能祛散腳部的寒濕邪氣,復溜穴可補益腎陰、治療潮熱盜汗。
做法:以指腹按壓至微酸,以上穴位均每次按5分鐘,每天可按1~3次,天天按。
4、鹽茶水泡腳
將茶葉中加鹽泡腳,有助于防治輕度腳臭。專家表示茶葉本身有收斂,吸附的效果,的確可以吸臭。腳臭的患者可用煮過的茶葉水(沒有限定是哪一種茶葉)來泡腳,藉由泡腳的清潔過程,加上茶葉本身的收斂效果,多少可抑制腳臭。另有一說是,茶葉水加上食鹽煮沸后,用來泡腳也能除腳臭,他解釋,茶葉本身有收斂,吸附的效果,加入食鹽只是幫助吸附,真正具吸臭效果的還是茶葉。而咖啡渣跟茶葉一樣都有收斂的效果,放進鞋內也有助吸汗,吸臭,可改善腳臭。
在洗腳水中加入25克茶葉和少量食鹽,水量要以剛好沒過雙腳為宜,浸泡并將雙腳互相搓洗5~10分鐘。天氣冷的時候,可以不斷往盆里加熱水,適當延長泡腳時間。
5、艾草花椒水泡腳
艾葉主要是用于除濕止癢,溫經止血,止痛等。腳氣主要是真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用艾葉泡腳對于治療腳氣有一定的輔助作用,花椒能止癢殺蟲,用花椒水泡腳也有治療腳氣的功效。
所以艾草加花椒20粒泡腳可以治療腳臭。
6、姜水泡腳
生姜甘辛而溫,具有散寒發汗、溫胃止吐、殺菌鎮痛、抗炎之功效,還能舒張毛細血管,增強血液循環,興奮腸胃,幫助消化。鮮姜可用于“風寒邪熱、傷寒頭痛、鼻塞、咳逆止氣、止嘔、祛痰下氣”。干姜適于“寒冷腹痛、中惡霍亂、脹滿、風邪消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
鹽姜水洗腳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腳氣的,方法如下:熱水中放適量鹽跟數片姜,加熱數分鐘,不燙時洗腳,并搓洗數分鐘,不僅治腳臭,腳還覺得輕松,可打消疲勞。睡前,用一盆熱水參加適量食鹽和一片生姜,泡腳搓洗5至10分鐘,持續洗幾回,腳臭、腳汗可解除,對腳底皮膚皸裂也有防治作用。
在看到上述介紹引發腳臭的因素后,為之大家一定要積極的加以增加預防措施,使之在日常一定要養成良好的腳部衛生,并適時的做好鞋襪的及時清洗及時更換準備,另外對于已經患上腳臭的患者,適當的根據腳部發病癥狀,使其合理的運用上述中藥治療方法。
-
泡腳雖養生,但這三類人泡不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人越來越注重養生,泡腳就是人人皆知的一種養生方法。尤其是現在,天氣很冷,泡完腳整個人都會感
-
艾葉泡腳有什么好處?艾葉泡腳具有祛火的作用,能夠祛除人體內的寒火和虛火,并且具有驅寒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具有調節機體代謝的作用,能有效改
-
求知!足療的歷史由來民間有一種說法,叫“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濕邪乃除;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燙腳,丹田暖和”,其中就透露
-
足部按摩可以健胃養脾嗎?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的壓力慢慢變大,飲食常常不規律,許多人因此上火、便秘、口臭。對脾胃虛弱的人來說,經;顒踊顒
-
家庭足療保健小常識身體保健是一個永不落伍的話題,最近出現了足療保健這個新話題,足療不但可以讓腳感受到舒適,又可促進血液循環、即可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