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兒童是指3歲后至6~7歲入小學前的兒童。此期生長發育速度減慢,腦及神經系統發育持續并逐漸成熟
, 這個時期的兒童仍然處于迅速生長發育之中,需要更多的營養。但是此階段影響學齡前兒童良好營養的因
素較多如挑食、貪玩等,供給這個階段生長發育所需的足夠營養,幫助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將為其一生
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堅實的基礎。
學齡前兒童的生長發育特點包括以下方面:
一、體格發育
。ㄒ唬w格發育的一般規律
與嬰兒期相比,學齡前兒童的體格發育速度相對減慢,但仍保持穩步增長。在這個階段,兒童的身高大約每年增長4~7公分,體重每年增加4公斤左右,頭部增長逐漸減慢,頭圍每年增加小于1厘米,學齡前兒童四肢的加長較軀干迅速。此時期兒童的各項生理的發育速度很快,新陳代謝比較旺盛,但由于身體的機能發育還不成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較弱。
。ǘw格發育的個體差異
作為一個連續的過程,學齡前兒童的生長發育水平會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在評價兒童個體的生長情況時,需要考慮影響生長的多種因素,例如遺傳、性別、營養、教育、訓練在內的環境因素、社會因素等。此外,疾病也會對兒童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造成其身高、體重的變化。
二、牙齒發育
此期乳牙已出齊,換牙已開始,首先在乳臼齒的后邊上、下、左、右共長出四個大牙,叫第一恒磨牙,也叫6歲磨牙。此后幼兒的乳牙開始動搖,按順序逐個脫落,更換為恒牙。換牙的時間略早或略晚都屬正常。乳牙出齊后,咀嚼能力增強。
三、視力發育
這個階段是兒童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此期可塑性大,如果在該期能及早發現孩子視覺異常,及時采取辦法,眼睛的許多不正常情況可以得到糾正。作為家長或教師,要勤于督促孩子保護好視力,注意用眼衛生使孩子的視覺正常發育,例如看書視物注意姿勢正確,保持一定距離,不要在光線暗的地方看書等。
四、消化與心肺功能發育
兒童到3歲的時候,20顆乳牙已經出齊,6歲時第一顆恒牙可能萌出,但是咀嚼能力僅達到成年人的40%,消化能力仍然有限,尤其是對固體食物還需要較長時間來適應,不宜過早食用家庭中的成人膳食,以免導致消化與吸收的紊亂,造成營養不良。
心肺的功能比成人要差,兒童的心肺體積比例大,心臟的收縮力差,平均每分鐘心跳90~110次,肺的彈性較差,對空氣的交換量較少,所以大強度的運動,會使兒童的心肺負擔加重,影響身體健康。
五、骨骼與肌肉發育
這個階段兒童的骨骼硬度較小,但是彈性非常大,比較而言可塑性強,因此一些舞蹈、體操、武術等項目的訓練從這個階段就開始了。也正因如此,如果兒童長期姿勢不正確或受到外傷,就會引起骨骼變形或骨折。肌肉的發育現在還處于發育不平衡階段,大肌肉群發育的早,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完善,而且肌肉的力量差,特別容易受損傷。這個階段跑、跳很熟練,但是手還不能成功完成一些比較精細的動作。
六、腦及神經系統發育
4~6歲時,兒童腦組織的發展可以達到成人腦重量的86%~90%。此時期兒童的神經系統在營養的充足供應及環境的不斷刺激下,較幼兒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神經纖維的髓鞘化已基本完成,神經系統的發育已趨于完善,這些變化意味著神經沖動的傳導會更加迅速而準確。此期的兒童會很好奇、好學、好動。
七、心理發育
5~6歲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動作和言語的發展。動作的發育有賴于感知覺、體格和生理功能的發展,這些又反過來影響著學齡前兒童的智力、情緒及個性發展。
這個時期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也是連貫性語言逐步發展的階段。言語是心靈的表達,是學習與溝通的橋梁,是兒童進入學齡期的必要準備。一個人的言語能力包括很多例如聽說能力,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等。學齡前兒童的這些能力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即兒童不僅可以通過感知來認識事物,而且能夠通過詞語的描述、講解、與各年齡組的人進行溝通,以認識更多的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在內控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等相關因素的類同作用下,兒童不僅能夠接受別人的言語來調節自己的行為,而且還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語(自言自語)調整自己的行為。
學齡前兒童自控能力增強。由于大腦皮層機能的逐漸發展,兒童的內部控制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它使兒童能夠有可能形成更復雜、更精確的暫時神經聯系,綜合分析外界事物,更好地調節自己的行為,因此會具有短暫地控制注意力的能力,時間約15分鐘,但兒童的這一機能仍處在發育階段,持續性有待發展。所以,此階段注意力分散仍然是學齡前兒童的行為表現特征之一,具體飲食行為表現在不專心吃飯,吃飯時邊吃邊玩,從而可能會造成營養攝入不足。
此期兒童的理解能力與想象能力在游戲中及與人交往中充分發展。該項能力的發展與其身體的發育及語言的發育密切相關。由于獨立行走,使兒童接觸范圍擴大,信息來源增多,隨之對神經及腦的不斷刺激,會產生學習與模仿的動機。提問題是良好的學習方式,在與成人的一問一答中,兒童對語言及事物的理解能力得到鍛煉。由于兒童接觸社會的范圍有限,理解能力的發展尚在初期,容易出現一知半解的現象,從而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這個時期兒童的個性還會有明顯發展,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主動性強、好奇心強,在行為方面表現為獨立性和主動性。在飲食上以自我為主,對父母要求他們吃的東西產生厭惡感,有的兒童會有挑食、偏食等不良習慣。另外,學齡前兒童有極強的模仿力,家庭成員尤其是父母常常是他們模仿的對象,所以,兒童能否樹立良好的飲食行為與習慣,家庭成員的責任不容忽視。
35歲以后初次生育的孕婦,一般比其他孕婦更容易遇到流產、早產...[詳細]
大家日常都有發生咳嗽現象,有時在發生咳嗽時會夾雜著痰液,這一般對常人來說都是……
夏季是小兒腹瀉的高發期,雖然引發腹瀉與小兒胃腸道未發育成熟、消化不良有關,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