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學寶寶喂養“新策略”
“有的育兒書說母乳喂到七八個月就沒營養了,有的說應喂到兩歲,哪個對呢?”
其實,科學育兒就是四個字:因人而異。當然,育兒既然講科學,就要有科學的指導原則,這也是經過調研后,不斷改進的。以前常說4個月開始吃蛋黃,但現在世衛組織的結論認為如果純母乳喂養,蛋黃就不適合作為寶寶初加輔食的首選了。
衛生部2008年8月1日出臺了《嬰幼兒喂養策略》,一些育兒指導有較大改變,我們學習了一年,現在總結一些要點給大家。
6個月內光吃母乳就足夠
新觀點:母乳是0~6個月嬰兒最合理的“營養配餐”,能提供6個月內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6個月之后,嬰兒必須添加輔食。
老觀念:以往認為,不管哪種喂養方式,嬰兒4個月時就應添加輔食,如果孩子不吃,那拖到一歲再吃也沒關系。
喂奶時要注意肌膚接觸
新觀點:“新策略”首次提到母親在哺乳中的聲音、擁抱和肌膚接觸,能刺激嬰兒大腦反射,促進嬰兒智力發展,有利于促進心理發育與外界適應能力的提高。
老觀念:以往的喂養指南沒有對嬰兒心理發育與喂養的關系給予足夠的認識。
輔食應先吃谷類食物
新觀點:添加輔食原則:及時、合理、安全和符合營養要求。嬰兒生長至6個月時,消化系統及各器官的協調性已發育成熟,必須開始添加輔食。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嬰兒首次添加輔食應從米粉(或米糊)開始,谷類不但提供較高的熱能,還能補充鐵,是最容易被嬰兒接受的食物。
老觀念:以往添加輔食的原則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最先推薦的輔食是蛋黃。
母乳最好堅持喂到兩歲
新觀點:如有條件,應繼續母乳喂養至兩歲或兩歲以上。
老觀念:母乳6個月以后就沒什么營養了,應考慮給孩子斷奶。
生病時也得吃得好
新觀點:在患病期間,兒童仍應有規律地進食。甚至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流食,以幫助及早恢復體力。并在治愈后兩周內,每天多吃一餐,進行營養追趕,減少疾病對生長發育的影響。
老觀念:以往認為,小兒生病消化能力下降,應少吃和進食清淡食物。
其實,科學育兒就是四個字:因人而異。當然,育兒既然講科學,就要有科學的指導原則,這也是經過調研后,不斷改進的。以前常說4個月開始吃蛋黃,但現在世衛組織的結論認為如果純母乳喂養,蛋黃就不適合作為寶寶初加輔食的首選了。
衛生部2008年8月1日出臺了《嬰幼兒喂養策略》,一些育兒指導有較大改變,我們學習了一年,現在總結一些要點給大家。
6個月內光吃母乳就足夠
新觀點:母乳是0~6個月嬰兒最合理的“營養配餐”,能提供6個月內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6個月之后,嬰兒必須添加輔食。
老觀念:以往認為,不管哪種喂養方式,嬰兒4個月時就應添加輔食,如果孩子不吃,那拖到一歲再吃也沒關系。
喂奶時要注意肌膚接觸
新觀點:“新策略”首次提到母親在哺乳中的聲音、擁抱和肌膚接觸,能刺激嬰兒大腦反射,促進嬰兒智力發展,有利于促進心理發育與外界適應能力的提高。
老觀念:以往的喂養指南沒有對嬰兒心理發育與喂養的關系給予足夠的認識。
輔食應先吃谷類食物
新觀點:添加輔食原則:及時、合理、安全和符合營養要求。嬰兒生長至6個月時,消化系統及各器官的協調性已發育成熟,必須開始添加輔食。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嬰兒首次添加輔食應從米粉(或米糊)開始,谷類不但提供較高的熱能,還能補充鐵,是最容易被嬰兒接受的食物。
老觀念:以往添加輔食的原則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最先推薦的輔食是蛋黃。
母乳最好堅持喂到兩歲
新觀點:如有條件,應繼續母乳喂養至兩歲或兩歲以上。
老觀念:母乳6個月以后就沒什么營養了,應考慮給孩子斷奶。
生病時也得吃得好
新觀點:在患病期間,兒童仍應有規律地進食。甚至提供更多的食物和流食,以幫助及早恢復體力。并在治愈后兩周內,每天多吃一餐,進行營養追趕,減少疾病對生長發育的影響。
老觀念:以往認為,小兒生病消化能力下降,應少吃和進食清淡食物。
相關文章
-
寶寶長牙吃什么食物好?長牙其實也是很多小孩子生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那么寶寶在長牙的時候應該要多注意自己的孩子的飲食習慣,不然的話肯定會導致孩子的
-
造成奶水不足的原因在懷孕的女性一旦分娩過后,使之此時女性朋友就要做好保證乳汁足夠的充足性,繼而讓出生不久的寶寶得到有效乳汁供給,但有些女性
-
談談寶寶不愛吃輔食怎么辦在寶寶幾個月或者是一歲的時候,就應該適當的增加一些副食,因為合理的飲食可以增強寶寶的一些身體抵抗力,剛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
-
沖泡奶粉的幾個注意事項給自己的寶寶早沖奶粉的時候往往做家長的有一些方面的問題是相當的容易忽視的,首先就是衛生的問題,孩子的身體免疫力是相當的差
-
新生兒喂養護理有哪些事項呢對于剛上任不久的媽媽,在其日常進行照顧寶寶的各項護理,為之有很多注意事項是非常不懂和不了解的,尤其是每次進行給寶寶增加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