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動脈阻塞的檢查方案是什么
在天氣變熱的時候,我們發現,視網膜動脈阻塞也就成為易發的五官疾病,只是很多的視網膜動脈阻塞患者沒有意識到,也就導致了視網膜動脈阻塞治療難度加大了。
檢查
眼底表現:阻塞超過幾分鐘之后,眼底將出現貧血性壞死,視盤色白,邊緣模糊,視網膜后極部呈彌漫性乳白色水腫,黃斑區因視網膜組織單薄,脈絡膜毛細血管層透露呈現“櫻桃紅斑”,是為本病的典型體征。一般兩周后視網膜水腫消退,但視網膜動脈細小如線,視盤更為蒼白,視力不能恢復。
視網膜動脈阻塞的熒光血管造影表現為:
①中央動脈阻塞時,動脈無灌注;分支動脈阻塞時,血流在分支的某一點中斷或逆行充盈(阻塞動脈遠端的染料灌注早于動脈阻塞點的近端),后期阻塞點具有高熒光。
②充盈遲緩,視網膜動脈完成循環時間在正常約為1~2秒。而在受阻動脈可延長到30~40秒。
③黃斑周圍動脈小分支無灌注。數日后造影可見動脈血流重新出現。
在動脈阻塞后數小時內,視網膜電圖(ERG)的b波迅速減退。
熒光造影檢查,除視盤區外視網膜毛細血管床不灌注,視網膜動脈充盈緩慢。
1、血液流變學檢查 可了解血液的黏稠度。
2、病理學改變 視網膜中央動脈一旦阻塞,血流中斷,視網膜神經上皮層內層立即缺氧及壞死變性,其嚴重程度和速度,與阻塞是否完全相一致。據實驗報道完全阻塞后3h作組織學檢查,已可見到神經上皮層內層細胞膜破裂,核染色質堆積,細胞自溶及液體脫失,此后毛細血管管壁內皮細胞及壁間細胞變性,留下大片無細胞、無功能的毛細血管區。視網膜內層細胞壞死被吸收后,為神經膠質所代替。
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檢查:因造影與阻塞發生相隔時間、阻塞部位和程度不同,阻塞后血循環代償與重建情況不同,以致造影所見各異。從動脈完全無灌注、遲緩充盈、小分支無灌注直至充盈完全正常等幾種情況均可見到。一般常有下列數種表現:
1、病程早期所見:臨床上在阻塞一開始立即進行FFA的機會可以說是沒有的。所謂病程早期所見,實際上是指發病數小時甚至是超過24h后的造影改變。
主干完全性阻塞時,視網膜動脈無熒光色素灌注,但視盤有由睫狀動脈供血的毛細血管,卻很快有熒光充盈而且明顯擴張,形成側支吻合,并迅速回流于視盤上中央靜脈根部,使造影劑灌注于靜脈主干近端,同時呈現特殊的逆流現象,即熒光從靜脈主干向視盤外靜脈支逆行充盈。
主干完全性阻塞突然有所緩解或是不完全阻塞時,造影所見因當時的阻塞程度而異,阻塞較強者表現為熒光遲緩充盈。視網膜動脈完全充盈時間,正常眼1~2s,而在受阻動脈可延長30~40s。因此造影動脈期至靜脈出現熒光層流(早期靜脈期)時間也非常緩慢,正常時相差僅1~2s,而此時則長達30~40s。靜脈熒光暗淡或呈顆粒狀,提示血循環嚴重不暢。阻塞程度較輕者,動、靜脈充盈時間稍有延長或完全正常。
分支完全性阻塞在造影時,可以見到血流至阻塞處突然中斷。在該處管壁有熒光滲漏,分支完全阻塞的另一指征為逆行充盈。由于阻塞支末梢端的壓力相當低,使毛細血管來的血液回流成為可能,因而在阻塞初期熒光片上,可見該動脈末梢端熒光素灌注早于阻塞處近端。
分支不完全性阻塞,阻塞處管壁無熒光滲漏。該動脈支熒光充盈時間比其他正常分支略有延長或完全正常。
2、病程后期:是指阻塞發病后數周乃至數月之后,此時FFA在主干或分支完全性阻塞眼,雖因側支循環形成而動脈充盈時間恢復正常,但動、靜脈管徑狹窄、血管鞘膜、側支管道及毛細血管無灌注區等仍能見到。有時還可以發現微血管瘤、新生血管等異常熒光及視網膜增生膜等所顯示的假熒光。視野檢查呈現象限缺損或弓形暗點,ERG正常或有輕度改變。
視網膜動脈阻塞并不是不可治愈的,我們主要以預防視網膜動脈阻塞為主,患有視網膜動脈阻塞應堅持采用科學的方法治療視網膜動脈阻塞,不能盲目亂治。
-
視網膜動脈堵塞需要的檢查視網膜動脈疾病的出現在我們的身邊并不是特別的少見了吧,這個疾病的發生給患者朋友們的健康生活造成的危害比較可怕,為此我們大
-
視網膜動脈阻塞的檢查方案是什么五官專家指出,如果患上了視網膜動脈阻塞,你又想盡快治療視網膜動脈阻塞,那么就要先弄明白視網膜動脈阻塞的病情程度,再找準視
-
視網膜動脈阻塞的檢查的認識平時應該多注意視網膜動脈阻塞,對自己更多點保護,如今正是視網膜動脈阻塞的高發期,大家一定要警惕視網膜動脈阻塞,做好視網膜
-
視網膜動脈阻塞檢查與鑒別視網膜動脈阻塞的癥狀出現,視網膜動脈阻塞病人需要積極全面的了解視網膜動脈阻塞的相關知識,在多注意視網膜動脈阻塞這些問題以
-
患了視網膜動脈阻塞需要做哪些檢查視網膜動脈阻塞的出現人們還是要及時的來發現,積極注意后還是要選擇正確的方法進行檢查比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