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自殺率是普通人的4倍:面對家屬病人有權(quán)決定自己的生死嗎?
昨日我通過一個癌癥病友家屬得知了一位好友的事情:小a是一名癌癥患者的孩子,年紀和我相仿,他的父親患癌,他也是剛剛畢業(yè)不久,因為想了解病情后加了我病有了交集。
和小a年紀差不多所以和他溝通的也很多,知道了他的家庭狀況他的父親的病情,從頭嘴里了解到他的父親病情也能多少感知到他父親的性情,知道小a最近在找工作也有半個月沒有聯(lián)系,但昨天聽說他父親離開了,走的很突然,應該是自己想不開離開的……
沒有敢聯(lián)系小a,對于癌癥病人本人因為疾病疾病的折磨最終自殺的新聞曾在電視上看過,但突然面對這樣的消息有些感慨但私心想也會理解,疾病對肉體、精神上的折磨不僅是患者本人也影響著患者的家屬。
從個人角度看這個事情對患者來說或者是一種解脫,但出于對家屬的角度看或許對家屬也有些許不公,中國人或許就是這樣的復雜,面對生死總有扯不清道不明的一些事情牽絆著你我……
癌癥是我國的第三大死因,2019 年 1 月,國家癌癥中心發(fā)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惡性腫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 23.91%,換言之,平均每天超過 1 萬人被確診為癌癥,每分鐘有 7.5 個人被確診為癌癥。
但大多數(shù)癌癥患者并非死于癌癥,而患者通常是死于其他原因。
今年,來自于賓夕法尼亞州立癌癥研究所研究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fā)表的一項研究,分析了 1973 年至 2014 年間 800 多萬名癌癥患者,發(fā)現(xiàn)患有癌癥的人群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 4.4 倍。
這項研究中顯示,有 13311 名患者死于自殺,占總?cè)藬?shù)的 0.15%,是自 2002 年以前的一項研究報告的風險增加 1.9 以來的兩倍。
同時,自殺風險隨疾病部位、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和診斷時間的長短而變化。診斷的第一年,老年男性的自殺風險最高。
與普通人群相比,患有肺癌、頭頸癌、睪丸癌和霍奇金淋巴瘤人群中,自殺的相對風險較高。
肺癌患者的自殺風險最高
在 ATS 2017 國際會議上,就有一項研究顯示,與最常見的非皮膚癌相比,肺癌似乎使患者處于自殺風險最高的狀態(tài)。
該項研究對 40 年間 3640229 例癌癥患者(包括肺癌、結(jié)直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其他癌癥患者)因自殺而導致死亡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與普通人群相比,癌癥患者的自殺風險率普遍升高:
肺癌高出 420%;大腸癌高出 40%;乳腺癌高出 20%;前列腺癌高出 20%。
其中指出,在肺癌患者中,亞洲人群的自殺率增加了 13 倍以上,而男子則增加了近 9 倍。增加自殺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大、喪偶、拒絕接受手術治療以及患有難以治療的(轉(zhuǎn)移性)肺癌。
如何處理患者的情緒問題
腫瘤患者出現(xiàn)自殺意念和自殺行為是嚴重的負性情緒反應體現(xiàn)。 大多數(shù)腫瘤患者得知自己的診斷之后,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反應,負性情緒和軀體的疾病交互影響會產(chǎn)生惡性循環(huán)。
針對腫瘤患者出現(xiàn)的各種負面情緒,首先的是給予支持性心理治療和疏泄性心理指導,使患者感到醫(yī)務人員的支持和理解,減輕他們的緊張、痛苦和孤獨無助感。
此外,幫助患者強化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不斷向其提供治療成功的范例,讓患者更加積極主動配合治療。
對患者產(chǎn)生的情緒反應,幫助患其采用認知心理治療矯正其負面的歪曲認知,學習用積極合理的認知模式去看待疾病。
對抑郁焦慮情緒嚴重甚至出現(xiàn)自殺意念或者自殺行文的患者,適當使用抗抑郁、抗焦慮藥物,不僅可以改善其情緒狀況,還可協(xié)同改善患者的軀體疼痛等癥狀。
如何向腫瘤患者傳遞「壞消息」
在臨床實踐中,告知患者壞消息已經(jīng)成為腫瘤科醫(yī)生的一項重要職責。美國 M.D. 安德森醫(yī)院的 Baile 博士提出了向惡性腫瘤患者傳遞「壞消息」的六個步驟,簡稱 SPIKES。
第一步(S):準備與患者面談(Setting up the interview)
醫(yī)生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應設置好本次談話內(nèi)容,為患者提供一個相對不受打擾的交談地點,預測患者的反應,同時讓患者決定是否選擇 1 或 2 名家屬陪同。
第二步(P):評估患者可能的感受(Perceives)
醫(yī)生要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這樣可以拉近患者已知信息與醫(yī)生準備告知信息之間的差距。
醫(yī)生可以通過開放式的提問,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情況。比如「告訴我到目前為止你知道的一些治療情況」,這樣就會中斷患者身上的防御機制,為下一步告知患者壞消息做好鋪墊。
第三步(I): 獲得患者的邀請(Invitation)
并非所有的患者的都希望知道關于其疾病的所有信息,因為回避疾病的相關信息是患者的心理防衛(wèi)機制之一,特別是當疾病進展時更為明顯。
有些醫(yī)生可能會擔心向不愿知道實情的患者泄露了真實病情,而當患者明確表達出「希望知道疾病相關消息」的愿望時,相關擔憂會減少,可采用「您是偏向于知道細節(jié)還是結(jié)果?」等類似的相關語句
第四步(K):告訴患者相關知識及信息(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在這一步要特別注意使用患者能夠理解并且比較容易接受的言語,避免生硬的告知,要語氣溫和,同時避免使用醫(yī)學專業(yè)術語。
當患者處于癌癥晚期時,避免使用「我們也無能為力」之類的語句,這樣的態(tài)度與患者想進一步獲得一定質(zhì)量的生活相違背。
第五步(E): 弄清患者的情緒反應,并對患者的情緒進行適當?shù)幕貞,從而安撫患者的情緒,即共情(Empathy)
通常患者在得知壞消息時都會表現(xiàn)得非常激動,同時患者患者認為醫(yī)生是他們最重要的精神支撐,此刻你需要認可患者這個時候所有的情感,因為這些情感可能妨礙患者的理解力。
有時壞消息的傳達者會讓患者感到悲傷和無助,你應該嘗試用共情的方法來對待患者,例如可對患者說,「聽到這個消息您一定很震驚(很不情愿)」、「其他的患者聽到這個消息也會這樣的」、「如果換作我,我也很難接受這個事實」。
第六步(S):討論今后治療計劃的策略,適當?shù)目偨Y(jié)(Strategy and Summary)
在和患者會談結(jié)束時,醫(yī)生要對談話內(nèi)容進行必要總結(jié),以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醫(yī)生要傳達的信息。
了解清楚患者的真實想法,為患者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治療計劃,不要使用命令的口吻,如「我建議我們這樣做」要比「我們得這么做」要好得多。
溝通對于腫瘤患者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
醫(yī)生無意識的一句話,往往會觸碰到腫瘤患者內(nèi)心最脆弱的防線,使其失去生的希望;或許醫(yī)生的一句鼓勵,就是患者努力抗癌的動力。
-
中國泛癌種基因檢測大Panel獲國際認可!桐樹基因斬獲歐盟CE認證伴隨我國基因科技的不斷提升,國內(nèi)外基因檢測水平正在日臻趨同,國際上對我國企業(yè)研發(fā)生產(chǎn)的基因檢測產(chǎn)品及技術的認可度也隨之提
-
更年期女性的春天可能不明媚,仲景逍遙丸來添彩人間四月芳菲盡,本是出門踏青,賞春好時節(jié),有些人卻無法心情舒暢。相反,會出現(xiàn)情緒激動、悲觀失望,甚至自暴自棄的情況,她們
-
總是熬夜,當心腎陰虛!情況嚴重可用六味地黃丸熬夜會有哪些影響?短期來看,可能會出現(xiàn)白天上班沒精神、打瞌睡的情況;長期來看,可能會免疫力下降、臉色暗淡出現(xiàn)黑眼圈,健忘
-
痛經(jīng)調(diào)理需針對不同體質(zhì)分時段正確服用月月舒時下,氣溫乍暖還寒,有的人穿著棉襖,有的人已經(jīng)穿上薄衫,有愛美的年輕女性甚至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換上薄薄的絲襪、短裙。這樣的裝
-
更年期女性春季臟躁癥狀加重可用逍遙丸最美人家四月天,春天萬物復蘇、百花盛開,本該讓人心情舒暢,然而春季卻是抑郁癥的高發(fā)季節(jié)。因為春季陽氣升發(fā),容易造成肝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