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種癌癥治療后可能會得上糖尿病!原因何在?
最近兩位患者癌癥術后化療中,出現了血糖明顯增高的情況,空腹血糖最高值達到12mmol/L。一例患者是乳腺癌術后,按照指南要求,該患者需要做術后化療,在完成第一期化療后,開始做第二期化療時檢測到患者血糖較過去明顯增高,臨床上能診斷為2型糖尿病,于是只能按照糖尿病同時做降糖處理;另外一例患者是肺癌術后,IIa期,術后做了兩次培美曲塞聯合順鉑的化療后,患者既往無糖尿病病史,同樣該患者在做了前兩期化療后,來做第三期化療時發現患者血糖較前明顯增高,達到了糖尿病的診斷要求,在化療同時,只能被迫同時采取胰島素降糖。
無獨有偶,這樣的例子以前也曾有過。最近JAMA Oncol. Published online June 7, 2018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九種癌癥與糖尿病患病風險有關”,文中報道的這9種癌癥分別是:胰腺癌患者得糖尿病風險增加了5倍多(HR,5.15),腎臟腫瘤2倍多(HR,2.06),肝臟腫瘤將近2倍(HR,1.95),膽囊腫瘤(HR 1.79),肺癌(HR,1.74),血液腫瘤(HR,1.61) ,乳腺癌(HR,1.60),胃癌(HR 1.35)和甲狀腺癌(HR,1.33)。
這項來自韓國的研究對超過50萬名男性和女性進行了為期10年的回顧性隊列研究,結果顯示,對9種癌癥的診斷與后續治療,顯著增加了患者得糖尿病的風險。癌癥診斷后2年內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最高。作者認為“既往多項研究已經證實,糖尿病是多種癌癥發生的風險因素,也是癌癥相關死亡率的預后不良因素,但有限的證據表明,癌癥可能增加發生新型糖尿病病例的風險,特別是在胰腺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之后”。這些數據提供的證據表明癌癥幸存者是罹患糖尿病的單獨風險因素,而與傳統的糖尿病危險因素,如肥胖、缺乏鍛煉等無關。
在10年隨訪期間,觀察到的26,610例糖尿病案例中,15,130名參與者被診斷患有癌癥,834例發生于癌癥發生后。研究顯示,調整了癌前糖尿病危險因素以及年齡,性別,代謝因素和合并癥后,與癌癥發展相關的糖尿病的總體風險比(HR)為1.35(P <0.001)。除過文中提到的9種癌癥(胰腺癌、肝癌、腎癌、膽囊癌、肺癌、血液腫瘤、乳腺癌、胃癌、甲狀腺癌)之外,睪丸癌和腦癌的發展也與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然而,研究人員指出,病例數量太少而無法達到統計學意義。研究者指出認為“我們分析的一個優勢是我們可以調整糖尿病的癌癥前期風險因素......糖尿病的風險增加并不影響所有肥胖相關的癌癥,因為結腸直腸癌和子宮內膜癌與后續糖尿病風險增加無關,” 發生子宮癌、卵巢癌、頭頸癌、食管癌或前列腺癌后,也沒有觀察到糖尿病風險增加。
研究人員對這種現象做了一些潛在的解釋。由于在癌癥診斷后的前2年觀察到糖尿病風險增加最多,癌癥治療(如皮質類固醇或化療,例如地塞米松等)的毒性可能起作用。此外,癌癥的直接影響也可能增加糖尿病的風險,并指出癌癥惡病質與胰島素抵抗,葡萄糖耐量降低和糖尿病有關。研究者進一步指出“由于疾病特異性和治療相關因素可能促成癌癥患者發生糖尿病,癌癥患者的糖尿病治療的臨床過程和治療反應可能與2型糖尿病患者沒有特殊不同”。研究者展望未來“需要進一擴大樣本步研究確定癌癥患者發生糖尿病的具體原因,自然史和最佳治療策略。”
-
中國泛癌種基因檢測大Panel獲國際認可!桐樹基因斬獲歐盟CE認證伴隨我國基因科技的不斷提升,國內外基因檢測水平正在日臻趨同,國際上對我國企業研發生產的基因檢測產品及技術的認可度也隨之提
-
更年期女性的春天可能不明媚,仲景逍遙丸來添彩人間四月芳菲盡,本是出門踏青,賞春好時節,有些人卻無法心情舒暢。相反,會出現情緒激動、悲觀失望,甚至自暴自棄的情況,她們
-
總是熬夜,當心腎陰虛!情況嚴重可用六味地黃丸熬夜會有哪些影響?短期來看,可能會出現白天上班沒精神、打瞌睡的情況;長期來看,可能會免疫力下降、臉色暗淡出現黑眼圈,健忘
-
痛經調理需針對不同體質分時段正確服用月月舒時下,氣溫乍暖還寒,有的人穿著棉襖,有的人已經穿上薄衫,有愛美的年輕女性甚至已經迫不及待的換上薄薄的絲襪、短裙。這樣的裝
-
更年期女性春季臟躁癥狀加重可用逍遙丸最美人家四月天,春天萬物復蘇、百花盛開,本該讓人心情舒暢,然而春季卻是抑郁癥的高發季節。因為春季陽氣升發,容易造成肝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