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十三跳文化剖析
富士康“十三跳”文化剖析(之一)
自2010年1月至5月27日止,富士康(深圳)在不到半年時間連續發生員工13次跳樓事件。頻繁的自殺事件引發的有關“血汗工廠”的憤怒,譴責此起彼伏。絕大多數網友認為是富士康嚴苛的管理產生高壓力及加班低收入、心理失衡而導致的。
有臺灣學者曾指出:富士康的管理模式,有著傳統臺灣企業的特別痕跡:即重視伙伴,不重視伙計。由此,企業中無形中潛藏了不平等的因素,沖擊著現代社會“平等”的價值觀念與WTO中的“無歧視原則”,在企業,臺干地位高于陸干,甚至以開辟“臺干專用通道”來樹立這種文化,造成了富士康兩岸員工的對立;保安制度的嚴密,又造成其高人一等的姿勢,加劇著企業歧視現象與對立狀態。這些無法掩飾的現象讓大眾對富士康形象始終存在歧義。
有網絡評論:富士康作為企業,其“穩步發展除了利潤、規模、實力等硬實力指標,也包括企業形象、制度、文化等軟實力指標。一味追求企業利潤和規模擴張,忽視企業文化隨時可能遭受突如其來的風險。”而我們更認為,企業除了硬實力、軟實力之外,還存在第三種力量,那就是隱實力。在這里,我們提到的硬實力仍是傳統所指,軟實力是指管理與技術、知識與能力層面的,而隱實力則是這兩種實力之中的隱性存在——是企業靈性資本的存在,它存在于企業家與員工靈魂之中。富士康13位年輕員工以生命完結的方式對社會宣示:他們靈魂存在著需要!
富士康作為世界首屈一指的代工企業,其硬件與硬實力領先地位是毋容置疑的,其軟件與軟實力也與此相適應——嚴密的、幾乎天衣無縫的制度管理,數一數二的加工制造技術是一般企業難以取代的,這也是富士康走向世界的前提與資本。
為適應世界性的代工制造需要而創立的富士康管理與富士康文化,讓富士康員工雖享有不是最好但也不是最差的福利,不是最高但也不是最低的工資,承擔高強度的勞動但身體還有制度之外的自由——甚至有人認為無可厚非,富士康不能被“妖魔化”。然而,從現代企業人所需要的精神皈依而言,壓垮富士康那些年輕員工的并非一定是高強度勞動本身,也不是工資的多少,而是這些制度所包含的企業精神,是他們的靈魂被囚禁,夢想被粉碎,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根本上是企業沒有把他們當作有靈性的人看待。
富士康正是因為忽視了這點才造成了目前的被動與尷尬局面。就從媒體采訪關于員工加班多到上百小時這點看,說是這些員工需要金錢,認為加班的企業才是好企業。他們生存的現狀是需要錢,但他們更需要生命尊嚴與身心智的健康。如果生命尊嚴與身心智健康沒有了,金錢對于他們有什么用——這一點,年輕人不懂,老板不懂嗎?實際上,是老板更需要金錢,是老板把員工當作會賺錢的工具,是老板把物質財富看得比員工的生命更重要。否則老板完全可以按照勞動法來做企業,老板完全可以無歧視并有社會責任感來做企業,引導員工珍惜生命與健康。幾百年前的康德已經提出哲學:“人是目的,不是工具”。為什么我們的老板們漠然?!與生命相比,錢真的那么重要嗎?
我們員工的生命幸福指數真的是完全建立在金錢之上嗎?
富士康(深圳)13位員工的跳樓“壯舉”,其實已經告訴我們,不是。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用跳樓的方式結束生命說明自殺者有強烈的擺脫約束、解脫自己、追求自由的欲求。
此外,我們企業的戰略目標與員工的追求真的是不可調和統一的嗎?世界上規模比富士康大的企業應該還有,但企業做到極致不是規模而是對人的生命的態度——是“上善若水”,是“敬天愛人”的態度,是企業的公正之心。
我們認為,富士康存在著傷害企業形象的硬傷,其根源在于企業的文化。富士康真的需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企業文化。我們也真的希望富士康能夠優化自己的企業文化。
富士康“十三跳”文化剖析(之二)
美國有位學者說得好,“企業文化對企業長期經營有重大作用,在下一世紀十年內企業文化有可能成為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
縱觀企業發展的歷史,企業追求物質財富的目標越高,越需要非物質財富的精神來相匹配。應該說,富士康作為目標宏偉、規模一流的“代工大王”,需要用一流的企業文化來相匹配,這還不僅僅是需要而是必要。富士康如果只注重經營規模與經濟效益,不研究管理對象的活的精神與深層的文化需求,不注重建立員工的精神家園,不注重改善勞資關系,企業管理停留在傳統與落后的文化層面上,企業就會失衡,就會失敗!企業的社會效益就會是負面的。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非物質財富,企業注重它就會產生正效應,否則就是負效應。文化因素、文化氛圍對企業的影響是看不見的手,無時不刻地存在著。富士康要走出困境,必須在企業文化上下功夫,真正用人文的、無歧視之心善待員工,并讓企業文化成為企業在市場致勝的真正力量。
企業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企業文化,就有什么樣的企業文化氛圍。文化氛圍是企業諸多矛盾的集中反映,抓住表面,追根溯源,往往能找到問題的實質;負向的文化氛圍是企業發展的潛在危險。如,富士康員工個體既不能有個性,也不被認知,相互之間很多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年第一起跳樓案件中,同一宿舍的其它9個人都不知其姓名;今年以來員工頻密度的跳樓,僅5月份就連續有6個跳樓,說是“維特效應”、風水問題或許不無道理,但深層次原因,卻是企業氛圍中長期彌漫著一股將普通人的生命看作工具的文化,這是問題的根本原因,也是企業積重難返的罪魁。
企業對待員工生命的態度,員工對待自己生命的態度,都需要人文來化成。如果忽略了,生命就會沒有意義與歸宿。員工以結束生命的死來抗爭,這說明了什么?!明智的企業管理者,本應敏銳地從企業氣氛的蛛絲馬跡中判斷出企業文化的必然走向,及時有效地來扭轉逆向的文化和整合企業文化。
企業氣氛是風向標。每個企業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氣氛,只是呈現出來的方式不一樣,員工對企業氣氛的感受也各有不同。企業氣氛是平等的、寬松的、包容的、友善的、和睦的、溫馨的、令人留戀的還是家長制的、苛刻的、防范的、壓抑的、沉悶的、相互封閉的、人人自危的?企業氣氛的不同,可以導致完全不同的后果。這個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感情層面的問題,它會影響到人的情緒,影響到人主觀上對企業的判斷,影響到人的去留,影響到人是否愿意奉獻才智、是否愿意自覺維護企業的聲譽。
接觸中的一些企業人員談到跳槽的理由時說,我不在乎收入多少,我在乎的是企業的環境,這個企業環境不好,所以我要離開。敢說這個話的人,不光是有知識技術資本的白領,也有僅僅靠勞動力吃飯的藍領。企業員工對一個組織的需求,除了物質因素外,還有精神上的需求。
社會發展到今天,年輕人的擇業選擇余地大了許多,他們對工作的取舍,已不僅僅是以衣食溫飽為唯一目的。相反,他們在注重生存條件的同時,格外重視文化環境的好壞,格外珍重這個心靈棲息的之地。當員工選擇了一個企業組織,某種程度上是把它作為一種感情和精神上的歸屬,他將在這里滿足生存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需要、受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在友好的環境中,企業文化滿足人的精神需要,使員工獲得寄托、希望與動力,獲得人格的完善。相反,員工對一個企業會失去了信心,夢想破滅,就會絕望,甚至會以走極端方式來毀滅自己毀滅企業。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