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層干部存5大心理壓力:網絡曝光帶來恐懼
中基層干部多是些“芝麻官”,雖然級別不高,但責任重、壓力大。近期,《半月談》雜志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基層干部普遍存在五大心理壓力,這些問題在各企事業單位普遍存在。本期,本報專訪了西南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楊東、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資深心理咨詢師劉寶峰和陜西省人民醫院心理門診副主任醫師張天布,幫正處在事業發展關鍵期的管理者們破解心愁。
升遷無望 容易焦慮
高先生大學一畢業,就進了北京市某銀行辦事處。剛開始,他負責基層的個人業務服務。由于工作認真、負責,他很快升為大堂經理,但在這個位置上一干就是5年。和他一起入職的同事,早就升調到了總行,但高先生卻一直坐在“原地踏步”。巨大的升遷壓力讓他越來越焦慮,血壓升高、心煩焦慮,還經常向家人發無名火。
由《人民論壇》雜志聯合《人民日報》政治新聞版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40%的受訪者認為,“升遷通道很窄、提拔無望”是工作生活中的最大困擾。
專家指出,不少管理者在職務升遷上心態浮躁——兩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動,就想去活動。這種想法長期存在,就會讓人變得焦慮,具體表現為:工作能力下降,無法處理好和上級、下屬的關系;持續性精神緊張,易擔憂、有不安全感,甚至坐臥不寧、激動哭泣;還有人會出現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如口干、胸悶、心悸、出冷汗、雙手震顫、厭食等。這種無望的負面情緒,還會傳遞給家人,最后破壞家庭穩定,影響子女心理成長。
對此,心理學家建議中層管理者對升遷看得開一些。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更高層的領導位置是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職業生涯發展只可能是一部分人上、一部分人下。如果在縱向上沒有發展空間了,不妨考慮橫向發展,使自己“多點開花”、全方位成才。此外,在工作之余,還要培養一些興趣愛好,以緩解壓力。
老不合群 總愛多疑
劉先生在某研究所任中層管理者。他總覺得自己是個“空降兵”,單位里的“小圈子”太多,下屬們往往三五成群地在背后議論自己。時間久了,只要有人聚在一起聊天,劉先生就擔心是在說自己壞話,變得惶恐不安。
多疑多來自內心的自卑和悲觀情結。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人會變得處處小心,總處在一種自我防御的狀態下。同時還會出現易緊張、不合群的問題,久而久之,便顯得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
多疑的人總擔心自己會吃虧,功利性較強。因此,在行為上往往是猶猶豫豫、瞻前顧后或畏首畏尾。與人交往時,他們也不愿意坦誠相見。所以,多疑的人,人際關系常常會出現問題,并因此影響身心健康。
要想應對這一問題,首先應培養健康、寬廣的胸懷,遇到問題要想辦法解決,不應以情緒應對,也要學會容忍別人和自己的差異。一旦發現自己開始多疑,應立即尋找原因,同時,可以嘗試換個環境、放松心情,控制自己不要“胡思亂想”。如果可能,還可以和自己“懷疑”的對象開誠布公地談一談,以便弄清真相,消除誤會。
此外,這些人還應該學習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學會用科學的方法看待他人,走出心理誤區。
熱衷進修 多是強迫
今年34歲的王女士擔任一家廣告公司客戶總監已有多年。大學畢業后,她完成了在職研究生課程,通過業余苦讀,還拿到了導游證、人力資源管理資格證等。但王女士并不滿足,她不停地報學習班、上進修課,因為沒有了休息時間,工作學習繁忙,王女士常常感覺體力不支,整日憂心忡忡,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家庭生活。
王女士的行為是典型的“學習強迫癥”表現,這在如今的職場上很常見。進入社會后,人們集中學習的機會越來越少,但職場崗位競爭激烈,“不學習,就被淘汰”的法則讓許多人感到焦慮不安,于是利用業余時間充電成了職場人的必然選擇。但在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的證書面前,學吧,沒時間,不知道學到什么程度算好;若不學,看到別人學就又感到心里發慌,甚至一離開讀書和考證就無所適從。
事實上,有些管理者學了很多課程,也考取了很多證書,但能具體實踐的機會并不多,還會弄得自己疲憊不堪,心力交瘁。
對此,專家建議,職場管理者如果因為進修學習出現困惑,最好停下腳步,抽時間考慮一下,什么該學、什么不需要學,帶著既定目標作選擇,才能學以致用。此外,還要多想想自己的長處,例如工作經驗豐富,閱歷多等,以緩解內心的不安。
權小責大 變成躁狂
沈先生在一家出版社擔任編輯部主任。他對上,要頂著主編、社長的種種壓力,確保好書都能印刷、銷售;對下,他要處理編輯之間的矛盾,協調好利益糾紛,和其他部門溝通、合作。一天忙到晚,卻還能經常聽到上級、下屬對他的不滿。這讓沈先生變得情緒越來越不穩定、易激惹,常因為一件小事或意見遭駁斥就暴跳如雷,甚至摔東西,嚴重影響了他的發展。
中層管理者扮演的多是上傳下達的角色,缺乏關鍵的決策權,這就顯得權力小一些。但他們同時是單位發展的中堅力量,擔負著最重要的管理責任,對上、對下都要負責,壓力巨大,因此容易時而情緒高漲、時而脾氣暴躁,一點小事也會影響情緒,甚至出現躁狂。
躁狂多表現為:心境高漲,會出現無法控制的興奮;同時精力格外旺盛,活動過多、語速加快,對睡眠的需求也大大地減少;聯想快,自感言語跟不上思維活動的速度;情緒不穩定,容易激惹,常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大發雷霆;不停地訓斥別人,語言粗俗而尖刻,甚至出現沖動傷人或毀物的行為。
如果出現類似的表現,首先要從改進工作方式開始,對下,提高自己的領導力,通過調配不同的資源和人,把壓力分散開,讓大家都承擔起來。對上,要當好下屬,真正給上級解決問題、執行上級的想法。
其次,自己要學會自我調節,在壓力較大、出現不良情緒時,可以先暫時找個沒人的地方安靜一下,減少與他人的接觸。平時也可以在休息時多聽些節奏舒緩的小夜曲或輕音樂。還要注意多休息,保持心態平和。周圍的人也要對其給予理解,必要時給予善意的提醒。
最后,專家還指出,出現輕微的躁狂表現不必過于擔憂,只要注意調整就能很快恢復正常。但如果癥狀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就要及時就醫了。
網絡曝光 帶來恐懼
小李是某國有大型公司的項目負責人。但在與外界接觸時,他總是戰戰兢兢,生怕一句話說得不到位,就可能出現負面報道。尤其在網絡如此發達的情況下,他一聽到媒體就變得惶恐不安,甚至不愿意見人,想遠離工作。
一項由6243人參與的“網絡恐懼”問卷調查顯示,60%的受調查者“擔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現象被曝光,影響前途”;28%的受調查者表示“擔心信息被曝光,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同時,有10%的受調查者認為,網絡恐懼讓人壓力很大、提心吊膽,嚴重影響正常工作開展。
網絡的存在將企事業單位存在的諸多問題最大限度地暴露出來,起到了很好的監督作用。但有時一些負面事件,通過網絡會被曝光、放大,甚至失實,這會讓管理者承受巨大壓力,從而害怕面對媒體和網絡,無法正常工作。面對網絡監督,一是要以平常心對待,工作盡心盡責,就不要過于擔憂;二是遇到問題積極面對,不要刻意躲避,否則負面的猜測會增加。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