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時代何為美?
最近網絡點擊率和媒體曝光率最高的總離不開幾個人:因一系列雷人言論在網絡走紅的“鳳姐”,她自稱“9歲起博覽群書,20歲達到頂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無人能及。現主要研讀經濟類和 《知音》《故事會》等人文社科類書籍。”盡管其貌不揚,但她的征婚條件令人咂舌并稱“奧巴馬完全符合我的擇偶標準”,如今,“鳳姐”高調地出現在許多場合,在百度上搜索“鳳姐”,相關網頁達3600多萬;還有一身靚麗女性裝扮出現在《快樂男聲》選秀現場的“偽娘”劉著,其雌雄莫辨的裝扮一時間成為人們街頭巷議的熱點話題,在一些地方的書店里甚至出現了“偽娘”的教程書籍;以及陷入不雅照風波的獸獸,在曾被“艷照”所困的阿嬌們至今還夾著尾巴做人的時候,尾隨而來的獸獸卻是代言活動接不完,大有名利雙收之勢;更有在相親節目中以拜金言論出名的馬諾等等,每個人物的出現,都賺足了人們的眼球和口水,在這一場場“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全民娛樂的歡宴里,常常會讓人生出“不是我不明白,是這世界變化快”的感嘆。
有網友說,這是一個全民審丑的年代。從號稱自己智商是“前300年后300年無人能及”的鳳姐,到獸獸的“艷照門”、馬諾“寶馬門”和“初夜門”,都讓當事人的明星效應甚至遠超娛樂圈的一線大腕。這簡直就是一場有病PK——只要今天能搏出位,哪管明天罵名滔天。實際上,近年來,這種“示丑”鬧劇屢見不鮮。從木子美、芙蓉姐姐、鳳姐等出位者的頻頻走紅,都深刻地折射出這種“娛樂以丑為美”的風氣。在電視、網絡媒體上,這種價值觀的追風也開始逐漸泛濫。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走紅與出名,不惜自毀形象,頻頻去制造那些嘩眾取寵的丑聞,讓人不禁生出娛樂時代何為美的疑問?曾經被用于批判、諷刺現實的“丑”變成了大眾所津津樂道乃至熱烈追捧的符號,“丑”被定性為一種頗具娛樂精神的因素,是賣點,更是商機。在“鳳姐”迅速走紅之后,就有網站出來揭底,聲稱走紅只要遵循這樣一個傳播鏈條:“進軍論壇、BBS、社交網站、門戶網站及社區報道——傳統媒體跟進,大面積跟風報道——在社會上形成知名度,贏得廣告商關注”并稱30萬元就能捧紅一個即使沒有任何才能的人。
進入消費時代的今天,物欲成為了很多人的價值主體。然而過分的物欲并不能帶來精神上的安定與祥和,所以,相當多的人心里籠罩著揮之不去的煩躁、焦慮、無聊,再加上生活的重壓,使得大眾需要一些新鮮有趣的事情來作為消遣,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同時,人們的從眾心理和獵奇心理也促進了這些所謂熱點事件的傳播。難怪美國批評家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驚呼:“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和商業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大眾需要笑料,沒有笑料就無法得到心理滿足,大眾情愿用金錢來購買笑料,這恰好給商業利潤的攫取者帶來機會。因此,一出出以“出位”博取眼球的鬧劇利用大眾的審丑心理賺來了“真金白銀”,這是對這個浮躁娛樂時代最佳的諷刺。
毋庸置疑,人民的生活需要娛樂,但是不需要如此這般的娛樂。這種大眾視域中的“快樂”是建立在放棄意義追問和現實思考前提下的。這種快樂,只是大眾文化流水線上的一道工序而已。尼爾·波茲曼稱這種流行的娛樂場面為“偽語境”。人們沉浸在“偽語境”之中,即便是墮落、迷茫,也不覺得。人們忘記了這樣的問題:“我為何而笑?”“為什么笑聲代替了思考?”
在日益多元化的娛樂時代里,人們在審美情趣上變得更加開放和包容,但是娛樂仍然需要文化內涵的支撐,更要有堅守的底線。娛樂應當有“通俗而不庸俗,用情而不濫情,娛樂而不愚樂,平凡但不平庸”的品質,有對真善美的藝術追求,應當堅決地抵制低俗化。值得慶幸的是,“偽娘”劉著已經在人們的爭議里提前離開“快男”,而馬諾也遭到了封殺,希望能出現更多低俗娛樂被人們抵制的消息,能有更多健康向上的娛樂出現在人們的生活里。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