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公眾的仇官心理
8月20日,有網民在國內某論壇上發表了名為《最牛團長和團長夫人目前狀況》的一則帖子,稱打人團長夫人仍在原單位任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二師再次做出了正面回應:他們目前確實在221團供職,但未擔任任何職務,只是一般的工作人員。其實,這本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犯了錯的人已經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應該給予當事人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可是為什么還是有人揪著小辮子不放呢?以此類推一件轟動全國的事情,就是鄧玉嬌事件,其時,無論是媒體還是網民,都一邊倒的倒向了弱小的鄧玉嬌,同情弱者本是人類的本能,但是我們注意到,在涉及官員或死或傷的事件中,網民幾乎是眾口一詞的對官員提出質疑,這僅僅是因為官員不是弱者就不同情么?筆者認為,這一系列事件充分反映了在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中,民眾愈發滋長的仇官心理。
中國人仇官其實有很久的歷史了。這不能怪人民群眾,只能怪一直沒有一個很好的方法讓人民相信做官的都清正廉明以人為本。之所以會出現仇官心態,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貧富差距過大。客觀的說,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社會事業不斷發展,人民生活對比改革開放之前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在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之后,貧富懸殊日益擴大,兩極分化非常嚴重。越來越多人被拋向弱勢這樣一個階層,人們面對著來自就業、住房、醫療等諸多方面的重重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不患寡而患不均,反是影響到自己利益的,總要發泄自己的不滿。官員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執行者,當然就首當其沖地成了這部分人的出氣筒。
二是腐敗案件呈多發態勢。伴隨著腐敗現象愈演愈烈,涉案官員級別越來越高,涉及領域越來越廣,人們對于官員的不信任感也在增加。查處的腐敗官員雖是少數,但影響巨大且深遠,真可謂是一條臭魚腥了一鍋湯。特別是這些官員在任時,一個比一個說的好聽,騙取了廣大群眾的信任,而一旦事情敗露,就出現極大的反差,在公眾心理上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且腐敗官員一批批倒下,卻又有一批批相繼出現,令人防不勝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勢,一提起官員,總要和腐敗的生活、腐敗的作風聯系在一起。
三是信息的不對稱性。是客觀上的信息不對稱,造成公眾有許多猜測和誤解。市場經濟需要開放的政府,需要更透明的政府。但我們在這些地方做得還遠遠不夠。由于不透明,公權的使用就缺乏有力的監管,“權力尋租”就有了空間。由于不透明,一些正常的程序也被臆斷為非正常的手段。由于不透明,許多信息傳遞不夠準確,往往是不同的人說法也不同,使政策的理解在尺度把握不盡一致。
如果說“仇官”是一種社會病,病因也不在“仇官”的百姓,而在讓百姓“仇”的官。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