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發出“中秋紅色預警”:節日慰問災區要適度
在雪佛蘭紅粉筆四川綿竹站支教出發前,心理咨詢專家就在給志愿者們的培訓課程中說,災區的心理調試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所以必須應用適合的方式。
中秋月圓,萬家團圓,這對于災區的人民來說意味著什么呢?前天,我們在報紙上看到,上海和四川兩地的心理專家認為,中秋與“除夕”一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強調家人團圓的節日。這對于地震災區失去親人的災民們來說,可能會面臨一次心靈的震蕩。因此,心理專家發出“中秋紅色預警”,建議社會各界以正確的方式給予災區人民關心。
各種慰問活動表達關心
事實上,在地震后第一個中秋節,社會各界都對地震災區人民如何度過格外關注,積極籌備各類送慰問、捐物品等活動。對于在外地過節的災區學生,學校、社會也尤其“上心”。在報紙上就看到了很多關于類似活動的報道:上海南湖職校特別組織了老師學生組成“節假日師生志愿者隊伍”,將在中秋假期中陪伴都江堰學生一起過節,教教四川上海話、一同到上海的標志性景點游玩,或是一起學習交流等等。中秋節當天,上海信息技術學校所有的住校生將與都江堰同學一起“同慶中秋”,具體的內容正在“秘密策劃”中。中秋節前夕,上海在四川當地的社工們將舉行包餃子比賽、趣味運動會等活動,讓更多災區群眾參與到社區活動中。……
中秋祝福需要拿捏分寸感
“中秋祝福、慰問的分寸感拿捏非常重要。”復旦大學心理系主任孫時進對此特別提醒,別因為好心給予地震災區群眾特殊的關心,反而釀成負面效應,給他們一種心理暗示,造成情感壓力。“不同的人承受挫折的能力、自我調適和恢復能力都不同,四川人特別重視百日,百日祭奠之后,有些人就會覺得事情過去了,要向前看;有些人獨立性較強,不希望再被人以同情的眼光看待,不想再靠人。這些都需要我們細致地區別,用不同方式對待。”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顧東輝則表示,對于在上海過節的災區學生,不要讓中秋節太“特殊化”,可以同對待其他外地學生同樣的方式,而非強調四川災區。“就當成是地震過后一個普通的節日。”而對于四川當地的受災群眾,他認為更應該注重平時社會關系的重建,比如在新的社區里通過居民骨干設立腰鼓隊、象棋班、歌舞隊等小團體,重新營造一種完整健康的社會環境,重構人際關系、親友網絡。
心理援助應淡化節日概念
據了解,心理專家對于中秋慰問的意見有所分歧。四川省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呂建國提出,中秋節前后,思親的情緒將為震后災區人民亮起心理救援紅色預警。而上海的專家卻表示,我們應該相信人們面對任何突發災難后的自愈能力,太過強調反而容易成為負面暗示。
“因為有各種各樣問題的存在,所以心理支援工作者達成共識才更加重要。”上海市社區青少年事務辦公室主任蔡忠說,災后第一時間,上海的心理支援社工已入川。至今第三批第三批心理支援社工已開拔入川,按計劃將在當地援助一個月。在對當地的走訪和咨詢后,最終決定“淡化”節日的概念。
此后,這一觀念在專家中逐漸開始達成一致。昨日,上海市心理學會等五家單位在團市委社工辦的見證下簽署《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后社會工作和心理援助基本共識》,認可了淡化節日的概念。同時,“共識”對中秋活動也做出一些概述,在節前動員安置點和其他聚居區的居民以棟為單位,選出負責人,建立社區領導下的自助組織,負責聯絡棟內居民,及時反映棟內居民的生活情況,以及組織一些類似于“上海一家人”當中包餃子之類的聯誼活動,增強居民的“社區家園”意識;同時,上海已打算在都江堰學校和安置點成立四個“向陽屋”,供青少年做心理輔導。
“中秋只是365天中的一天,要過,不過也沒必要太強化。”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顧東輝說道。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