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解釋:心心相印真的是“第六感”嗎
有時是不是還沒張嘴,就發現愛人已經把你想說的話說出來了?這真的是“第六感”嗎?
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人在生理層面上交流的方式,向最終揭示“第六感”邁近一步。
輔導實驗
特麗莎·斯特拉特福是悉尼科技大學神經心理醫師,她用5年時間組織一系列實驗。
斯特拉特福征集30名年齡在21到65歲的志愿者,這些人均因為某些原因感到焦慮。她把這些志愿者分成6組,交給6個心理治療師做心理輔導。
輔導期間,她在志愿者頭部接上電極,監測腦部4個不同位置的腦電波,還用心電圖儀監測心臟活動。
實驗顯示,做心理輔導時,心理治療師與志愿者思維一致,雙方大腦也開始以同一步調工作。
悉尼科技大學醫學與分子生物科學講師薩拉·拉爾說,心理治療師和志愿者面對面的交流能讓雙方的自主神經系統統一。
心靈感應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時報》26日援引拉爾的話報道:“非常驚奇的是,當你看到屏幕上的圖形軌跡吻合時,他們自主神經系統開始統一。”
斯特拉特福說:“最令人振奮的是,當我與病人達到統一時,大腦頂葉部分開始活躍……每到這時,我們可以更深層地解讀彼此的大腦和身體,”她說,“這就是第六感。”
精神治療醫師艾倫·米拉說:“第六感不是一種魔力,是大腦的一種反應。研究表明,人們有能力在比普通交談更深入的層次上理解別人。”
心理輔導錄像顯示,雙方自主神經系統統一后,病人肢體語言出現改變,眼睛焦距變化,病人漸漸遺忘周圍環境,在心理輔導過程最后階段心跳減速,焦慮程度降低。
改善關系
心理學家先前發現,一些夫妻的思維方式趨同,這讓他們“知道”另一半在想什么或者想說什么。
這一實驗能幫研究人員進一步了解人際交往中的相互反應。
斯特拉特福說,實驗成果還可用來改善師生以及醫患關系。
她說,實驗結論能夠為運用第六感提供線索,可幫助人們發現潛在伙伴并與他們良好溝通。
“這需要你完全集中精力,”斯特拉特福說,“傾聽比談論自己效果好。兩三次會面后彼此統一度最高。”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