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營銷的反向思維心理
幾日前坊間傳一新聞,說文化部要封殺“偷菜”游戲,消息很快被否認了,眾玩家都很欣慰,不過卻有一些人頗感失望。我的朋友貝貝小姐就是其中之一,她自己是個瘋狂的偷菜迷,在不同的SNS網站上擁有著不同的菜地,甚至同時還要做飯開餐廳。為了折騰這些營生,貝貝小姐每日都要花費不少時間,她幾次想戒掉“偷癮”,卻欲罷不能。“要是真的封殺了就好了!”貝貝小姐不無遺憾地說,“這樣我就再也不用起早貪黑收瓜種菜了。”
雖然貝貝小姐使用了一款能同時登陸多家SNS網站的軟件,但她還是希望能“被”戒掉與日俱深的登陸癮。
需求不總來自好的一面
有需求就有生意,哪怕這種需求來自于抱怨。
近日,荷蘭一家公司最新研制出一款程序,專門幫助客戶脫離社交網絡,可謂為貝貝小姐一族帶來福音。
這種叫做“WEB2.0自殺機”的程序,能讓用戶在52秒內徹底清除掉在Facebook、LinkedIn、MySpace和Twitter賬戶中的所有帖子和個人信息。而如果手動清除,要耗費至少10個小時。據報道已經有9萬人申請等待使用這款免費程序。
看起來是與“同時登陸”正好相反的思路,“瞬間自殺”卻同樣在SNS用戶中受到追捧。
與此類似的產品還有日本的“防色狼手套”。
日本是個公車騷擾事件頻發的國家。剛聽到“防色狼手套”,大家一定認為是為女性朋友設計的防騷擾的工具。其實恰恰相反,要知道,在日本一旦被認定為公車色狼,就要被索賠巨款。為了防止被訛詐,商家推出了這款手套,讓男士們能自證清白。
甚至還有印上霉斑的塑料袋——擔心你的面包總是被室友吃掉?套上霉斑袋,面包肯定平安了。
除了產品設計之外,反向思維更多地被應用到營銷之中,比如:“植入廣告”。
營銷的反向思維
“植入廣告”早就不新鮮了,大眾早已從新奇到厭倦——有需求就有生意。這一次,“厭倦”又被利用了。
美國新秀Snooki靠《真人秀》起家,雖紅透半邊天卻形象欠佳,不是爛醉就是爆粗口。不過,這位女星不管何時出境,都背著一個COACH包包。而近日有網站爆料,Snooki的COACH包竟然是另外一個奢侈品公司送的,試圖利用大眾排斥Snooki的心理,降低COACH的品味。這種做法雖然不厚道,倒是把植入廣告帶入了一個新境界。
有人甚至就此推論,某些人氣論壇上,動不動就出現的“封殺某某”產品的熱貼,也是反向營銷的手段之一。網友們質疑、爭論無形間就提高了該產品的知名度,想不熱都難啊。
其實這種反向心理是人類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我們最熟悉的就是,你越想讓孩子聽話,孩子就越不聽話。這種反向的心理并不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消失。它會以其他方式表現出來,比如:成人間的客氣。如果別人跟你說:“坐著別動,我來給大家倒水。”你可能就會立刻站起來為眾人服務。
如果我們更善于反過來看這個世界,可能更容易發現總是苦尋不到的商機。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