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社會”中的每個人免于無助與悲傷
青少年心理危機成了一個日益沉重的話題。從今天開始,深圳市羅湖區79所中小學全部開設“心理活動課”和專題理講座,并開通了“心理危機援助熱線”。
就在幾天前,深圳某學校一個年僅11歲的孩子,放學后從自家樓頂墜亡,讓人扼腕嘆息生命之花過早凋落。究竟是什么樣的難以承受之重讓這個孩子選擇放棄世界,我們不得而知,但如今,越來越多孩子的心理日益呈現出脆弱的一面,卻是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經開展深圳市青少年心理問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成以上的受訪學生經常感到孤獨,還有眾多受訪學生經常面臨焦慮、緊張甚至絕望等情緒的“侵襲”。
易憲容:中國該如何應對美聯儲QE2影響中國咋應對貨幣新格局
劉向東:提高通脹容忍度不合國情李妍:以房養老能否載動養老課題蔣悅音:高鐵“長大”要過三關楊耕身:向這個時代全民記者致敬葉皓:新媒體時代信息是堵不住的黃兆。和顿Y者莫當“唐僧肉”對比中美貨幣量后發現的真相 這種現象有必要引起人們的深切關注。事實上,大凡類似事件,我們已經能夠非常流利地、滴水不漏地總結出“這是學校、政府、家庭與社會的共同責任”——學校與家長當然得肩負起教育者與監護人的責任,政府更是責無旁貸,有義務建立起相應的公共救助機制,但是,這個時候,“社會”在哪里?沒有誰能孤立地生活在社會當中,青少年所面臨的心理危機,跟這個社會的浮躁、迷茫,跟社會展示給他們千瘡百孔的一面何嘗沒有關系?正是“社會”,準確地說是社會公益性組織的缺席,使問題的解決之道在大而無當、輕描淡寫的“共同責任”中被無形消解。
必須看到,家長的力量是有限的,學校與政府也不是全知全能,人們更期望的是“社會”能夠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通過更多公益性機構的介入,用陽光驅逐這些“迷途羔羊”內心的陰霾。在一些歐美國家,非營利公益組織是一種十分龐大的社會力量。我國香港也建立起了頗為發達的社會公益救助體系,由受過良好專業訓練的社工來為社會弱勢群體服務——羅湖區衛生局和教育局推廣的這一項心理健康促進活動,或許可以從中得到有益啟示。
培育更多更有效的社會組織,強化社會的自我凈化、自我修復功能,讓“社會”不再成為一個模糊、冰冷的地帶,讓“社會”中的每個人得以免于無助與悲傷,正是我們通往公民社會的一條必由途徑。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負面